80后手藝人醉心剪紙十余年
“我師從淮南市‘非遺’傳承人張傳錦10余年,從簡單的剪紙到如今獨立做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并且可以以此為生,我特別感謝師傅。在師傅的培育下,這次我的剪紙作品——《錦繡前程》參加‘安徽省第十一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了剪紙類銀獎。師傅說如今學剪紙的年輕人不多了,我在30多歲能夠拿到這個獎是鼓勵,更是傳承。”11月10日下午,剛剛獲得銀獎的鄒琛琛在工作室內深情地看著自己的作品,發出感嘆。
出生于1985年的鄒琛琛從小就喜歡剪紙,一把剪刀、幾張紅紙,鄒琛琛就能玩一下午,誰又能想到它能夠包羅萬象。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鄒琛琛結識了淮南市“非遺”傳承人張傳錦,看到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鄒琛琛內心激情澎湃,當即表示想跟著張傳錦學剪紙。因為如今學剪紙的人并不多,張傳錦就手把手地教鄒琛琛。沒想到,鄒琛琛從此醉心于此,每天花費在剪紙上的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這種吃苦精神感動了張傳錦,其把畢生所學全部傳授于鄒琛琛。而鄒琛琛也不負師恩,更是苦心鉆研。剪紙所用的必需品,如蠟板、刻刀都由自己親自制作,單單是學習做蠟板,鄒琛琛就學了大半年。剪紙完成后還要裝裱,這需要手藝人自己一點一點用最傳統的工藝裝裱完成,一幅好作品從構思到成品最少都得3個月以上。如果遇到大型節日,創作作品更需要提前一年準備。
在中國非遺剪紙藝術工作室內,滿墻掛得都是鄒琛琛的剪紙作品,每一幅都讓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愛不釋手,屋子里到處都有剪紙元素,掛鐘、臺燈、工藝盤,甚至模特身上的衣服,每一幅從構思到成型都凝聚了鄒琛琛的心血。
跟隨師傅學了10余年的鄒琛琛已不是當時那個不知如何下手就哭鼻子的小女孩。如今的她可以把任何一幅畫轉化成剪紙,把各種各樣的東西用巧思融入到一幅剪紙作品當中;可以連續不斷地向別人訴說著剪紙的美好;可以一刀刻下30張紙,一次做出30件一模一樣的作品。
在墻角一處工作臺上,擺著鄒琛琛的幾座獎杯。鄒琛琛說,“師傅告訴我剪紙是非遺文化,我們要去保護和傳承。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非遺文化,我們就要借著這樣的機會去展示剪紙文化,讓更多的人看到,喜歡上它,慢慢地吸引更多人來學習。像這次博覽會,我就是淮南剪紙藝人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我帶了三幅作品,其中一幅作品獲得銀獎,這是對我的鼓勵也是激勵,我將繼續踩著師傅的腳印前進,把剪紙藝術傳承下去。”(記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