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0.8℃(上周六),最高氣溫13.7℃(上周一),一周降水量12.6毫米。
上周,久晴的冬日里總算有了降雨,改善了干旱田地里的土壤墑情,有利于在地越冬作物冬小麥、油菜的生長。同時,降雨也洗滌了粉塵等污染物,改善了空氣質量。
眼下正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間,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常言道:小寒勝大寒,最冷在“三九”。今年“三九”從1月8日開始,到1月16日結束,之后就是“四九”。
《九九歌》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這是因為,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持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四九”時段才達到最大值。由于空氣的溫度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四九”時段氣溫最低。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古時候,人們為度過“數九寒冬”編了一首《九九歌》,一方面提醒大家什么時間是什么氣候,另一方面又為寒冷的冬日增添幾分趣味和期盼。《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征暖來寒去。在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
“數九歌” 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征兆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安排起著指導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中。不僅有《九九歌》,還有《九九消寒圖》,畫一枝梅花,上面有八十一個花瓣。從冬至日畫起,每過一天,就用筆染一個花瓣,在記錄日期的同時,祈禱著嚴寒驅散,萬物回春。待過完這八十一天,八十一個花瓣也全染過了。待“九九”足,紅梅滿枝生機盎然,春天已然來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數九”之后,再加九天便到了“春分”節氣。
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冬天是進補的絕佳季節。中醫記載,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除了在飲食上要多加注意,也要適當地做一些鍛煉,幫助身體的血液循環,提高御寒能力。寒冷蕭瑟的天氣,也容易出現心情沉悶,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悅。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未來一周,全市弱冷空氣活動頻繁,以陰到多云天氣為主。
本周具體預報如下:
1月11日,晴,-1~7℃;1月12日,多云,-2~9℃;1月13日,陰,-1~5℃;1月14日,陰轉多云,-2~3℃;1月15日,多云轉陰,2~8℃;1月16日,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