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正式實施
家電“智商”有國標 導購不能“瞎忽悠”
智能電視、智能電飯煲、智能空調……走進淮南的各大家電賣場,市民都會發現,小到手機、大到洗衣機,大大小小的家用電器都打“智能”牌。但是,什么樣的家電才算是智能電器,這些電器到底哪里“智能”?可別說是市民,就連一些導購員也說不清楚。不過,從7月1日起,《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正式實施,這是中國乃至國際上第一個智能家電標準。從此,市民購買的家電“智商”有多高便有據可循了。
賣場:有“智”者價更高
7月1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家電賣場。在朝陽中路一家電器商場,記者看到,幾乎所有的家電產品、品牌都有“智能”款,而且這些智能產品價格不菲。以同一品牌的滾筒洗衣機為例,普通產品價格在2000元左右,而一臺標了“智能手洗”、“智能烘干”的“智能機”價格卻高達10000多元,相差5倍多。
見記者一直在看智能洗衣機,一名導購人員走上前,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說:“這款洗衣機采用的是最新的電機技術,可以效仿人類洗衣的敲、搓、擠、揉、搖、解等動作,既洗干凈衣服,又不傷衣服。”記者問道,這款洗衣機的“智能”就是指洗滌方式不同嗎?還有別的“智能”特點嗎?導購人員則回答說,不太清楚。
同樣,在龍湖路一家賣場,記者在一臺標著“智能”的電視機前,導購人員介紹說,智能電視機和智能手機一樣,有操作系統,達到了真正的智能。在一款智能空調前,導購說,這款空調可以自動識別季節,選擇吹冷風還是吹熱風。在智能燃氣熱水器前,導購則說,這款熱水器智能恒溫、智能省氣、智能配風送氧,絕對的一流智能技術……幾個商場走下來,記者聽到的關于“智能”的定義多達20多種。
市民:霧里看花
和記者的感覺一樣,不少市民表示,智能機到底智能在哪,全憑導購“忽悠”。在賣場,一名正在選購電視機的市民告訴記者,他現在“一頭霧水”,導購向他介紹了十幾種智能電視,智能本領五花八門,“我現在也弄不清楚要買什么樣的了。”
市民汪女士兩個月前買了一臺智能空調,導購說,這款空調能夠判斷出人的位置,采用循環風,風更輕柔。“我用了兩個月,實在沒發現它的智能之處,風速風向還是要拿著遙控器調。”王女士無奈地說。
國標:將規范智能家電市場
雖然價格高,智能技術又很“神秘”,但幾家賣場的銷售人員都告訴記者,相對于傳統產品,智能產品銷量不俗。當記者問及,是否知道國家對智能產品有了標準?一名銷售說,聽說過,但商場還沒措施。記者也發現,這些智能產品上并沒有貼智能等級的標簽,只是貼了一些智能效果的宣傳語。
在《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里,記者看到,《通則》對智能家電有了明確定義: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家電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內容也分為智能特性、智能技術、智能結構等3個層次,檢測方式包括整機檢測、聯機檢測和脫機檢測3種。檢測、評價的結果執行百分制,其中得分為80分(含80分)以上為一級,其余以20分為1級,依次遞減,總體將家電智能化技術應用等級劃分為5級,其中一級為最高級。今后,工廠生產的智能家電,需經整體送檢確定其智能化等級后,發放智能化等級標識,貼于產品明顯處,且在包裝箱上標注。
“就和一些產品右上方貼的‘中國能效標識’一樣,智能化等級標識也將貼在產品上。等廠方做完家電智能檢測認定,發放標簽,淮南賣場的智能家電就會及時貼上”,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通則》實施后,智能家電的“智商”有了權威認定,現在良莠不齊的智能家電市場將得到有效規范,消費者選擇家電時將更明白、更放心。
(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