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淮南市委書記沈強:以創新引領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
新華網合肥3月8日電 (姜 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這為我們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淮南市委書記沈強說,當前聯系淮南實際,關鍵是堅持創新引領,把創新作為切入點,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加快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努力打造活力迸發的區域創新生態圈。
據沈強介紹,淮南市將著力創新產業,其中包括創新培育新興產業。堅持以大數據產業基地為引領,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繼續完善提升總投資2.2億元的大數據交易中心,一期已基本建成,中國聯通數據集市已經入駐。加快中移動(安徽)數據中心建設,一期6600個機架已經投用,二期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今年將完成投資5億元以上。同時創新轉型傳統產業,打好“四張資源牌”:即打優煤電資源牌,建設煤化工基地;打強數據資源牌,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打好科教資源牌,打造“雙創”平臺;打響文化資源牌,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著力創新平臺也是淮南市的重點目標。記者采訪了解到,淮南市將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有序推進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去年底科技部專家組驗收已完成,整改方案已上報科技部,正在逐項整改。在園區內,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超導模型線圈等項目已落地,中電科八所山南所區及特種光纜產業化項目開工建設,中科院大氣所淮南研究院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基本建成,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發區一期科研團隊已入駐。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淮南市將著力創新融資。一方面,大力推廣運用PPP模式,把民間資本的源泉激活。成立2億元PPP模式前期服務引導資金,中興路、智慧醫療項目順利實施,總投資261億元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省道102淮南全境改造工程、瓦埠湖大橋及連接線、楚都大道、山南至新橋機場快速通道、八公山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11個市級PPP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目前,我市進入財政部PPP信息平臺的項目共計50個,總投資730億元。另一方面,積極創新融資方式,把金融活水匯入實體經濟。大力推進銀政擔、稅融通、“過橋”貸款,2016年以來共為企業融資40億元,積極探索股權投資、債權投資、融資擔保等金融幫扶措施,多渠道破解資金制約。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離不開創新政策。沈強表示,該市大力推進去降補、調轉促、全創改、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用足政策的含金量,發揮政策的正效應。重點抓好:科技孵化有平臺,構建由1個市級孵化器、3個園區孵化器、8個縣區孵化器組成的“1+3+8”的創新型孵化器體系,目前,“智慧谷”平臺已注冊企業66家,“江淮云”平臺已注冊企業160家。“雙創”工作有舞臺,設立1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加大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投入力度,支持安徽理工大學等建設“雙創”基地,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精準對接,變創新“盆景”為產業“風景”。
此外,淮南市還提出招才引智有政策,扶持企業有實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創新人才和企業家培育集聚工程,建立編制周轉池制度,全面落實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推動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設,目前分別建立9家和10家,市政府分別一次性獎勵50萬元和10萬元。市政府設立50億元的調轉促產業引導基金,已投放22.5億元;依法合規解決企業遺留問題,共為全市180家企業化解規劃、環保、消防、房產證等問題589個。
(新華網3月8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