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剛走進淮南市鳳臺縣關店鄉竹園村,就看見了一幅優美的村居圖: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路面不見垃圾,路邊沒有雜物,水渠溝塘汩汩清水,村子內外煥然一新。“真沒想到,俺們村也能有這么大的變化!”村民袁樹銀說。
竹園村共有2000多人口,是一個典型的皖北農村。近年來,村內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村環境得不到及時整治,漸漸破敗下來。 “很多村民常年在外,房前屋后都是雜草,有的房屋無人居住甚至坍塌。”竹園村委會主任徐懷玉告訴記者,破敗的老房子、隨處可見的垃圾、淤塞污染的溝塘,一度成了村環境臟亂差的標志。由于村居環境差,群眾的生活品質也受到了影響。
今年3月,淮南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鳳臺縣各鄉鎮、村的整治工作隨之全面開啟。關店鄉結合實際情況,實施干部網格化包保責任制,鄉、村干部包村、包片,發動群眾參與整治。同時,在該鄉各村配備保潔員,購置安裝環衛設施,健全環衛管理制度。“我們投入了70余萬元用于全鄉13個村和1個社區的整治工作,配備了58名保潔員,購置了700余套環衛設施,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開展。”關店鄉鄉長李曉宇說。
“村民們早就盼望著村里的環境能夠得到整治。”袁樹銀告訴記者,得知要開展整治工作,村民都非常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雜物堆被移走,垃圾被清理,原來臟亂的路邊塘壩被覆上新土,種上了樹木綠草。最讓村民高興的是,原來淤塞的水塘溝渠被徹底清淤,并相互貫通,引進了活水。“我們計劃用以管代租的形式把整治好的溝塘承包給貧困戶,扶持他們發展水產養殖。這樣,村里的水體能夠得到長效管理,也能為貧困戶創造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徐懷玉說。
(安徽日報記者 孫玉寶 范孝東)
(《安徽日報》6月8日7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