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福忠 記者 廖凌云)“法官你好,我是王某借貸案的申請執行人,我的案件現在辦理怎么樣了?”“法官你好,我剛剛得到被執行人張某的財產線索,我向你提供一下……”近日,在田家庵區人民法院,“玩”微信成了一種新“時尚”,甚至成了“日常工作”。在微信的“滴滴”聲中,執行工作“活”了起來,工作質效也明顯提升,當事人的滿意度也直線UPUP!。
交流思想、溝通有無,是微信的一大功能。田家庵區法院也注意發揮微信的這個作用,對于執行案件當事人來院不便的、人在外地的、雙方矛盾較大不宜面對面約談的、緊急情況需及時聯系的,執行法官與當事人互加微信,就案件執行問題與當事人交流溝通。通過微信開展線上調解,和解方案進行線上商榷,加速了辦案效率。
針對執行案件易產生信訪案件的問題,執行法官通過微信個案群,及時聯系當事人告知案件辦理情況。在案件有新進展后,法官也及時告知當事人,積極快速用全用盡法律賦予的強制執行手段,調動申請執行人參與找人、找物、查財產,以減少當事人因不了解案件執行情況及不滿意法院辦理速度及采取執行手段不全不及時的誤解,同時宣傳什么是執行不能與執行難,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和理解。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今年,田家庵區法院在著力打造執行服務中心、內勤綜合團隊、執行實施團隊“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專門成立2個速執團隊,負責辦理執行標的額在10萬元以下的財產案件和金融合同糾紛案件。“有什么方式能對執行工作隨時隨地調度,讓執行工作全面提速?微信再一次發揮作用!”田家庵區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執行團隊建立微信工作群,各實施團隊分別建立團隊微信工作群,作為溝通交流討論的平臺。同時,執行法官將所有在手案件詳細登記入EXCEL表格,每月將案件電子臺賬發布在微信工作群里,讓每個成員知曉本團隊案件在手在辦情況。利用微信,執行團隊最大限度地提升執行效率,努力實現執行工作集約化、可視化精準管理。
據統計,2019年1-7月份,2個速執團隊月均結案88.1件,已辦結案件619件,且無一件執行信訪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