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國義 通訊員 陳慧珺)“案子都判了,大家一定要吸取教訓,千萬不要在房前屋后、農田地頭種大煙,否則下一個被法辦的可能就是你。”12月21日,大通區九龍崗鎮多個村民組仍在熱傳日前發生在鎮上的公開審判案,案件審判的影響力依然在村民之間持續傳播。
據悉,為進一步加大普法宣傳力度,發揮以案釋法作用,12月18日,大通區人民法院開展“巡回法庭進鄉鎮”活動,將巡回法庭開進犯罪案發地,在九龍崗鎮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案件。被告人朱某是一名七旬老人,他聽說罌粟苗是可食用的“野菜”,遂從一名擺地攤的小販那買了罌粟果子,種在了自己開墾的荒地里。出苗后,老人做了五六次罌粟苗菜,結果不好吃,于是,他放棄了做菜的想法,把罌粟苗留在了地里,希望結出果子后賣點錢。
就這樣,時間走到了今年5月份,民警巡查時發現了這位朱姓老人種植罌粟,經清點,共計1312株。民警隨后對其進行了立案處理,12月18日,大通區人民法院鑒于該案的特殊性,專派了巡回法庭于案發地進行了公開審理,30余名村干部及附近村民趕來旁聽。庭審現場被告人認罪態度較好,法庭當庭作出判決,判其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000元。
巡回法庭把整個審判過程零距離呈現在群眾面前,在現場,法官、公訴人用村民熟悉的語言以案釋法,從刑事處罰的角度對老人的犯罪行為進行評析,讓群眾了解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社會危害和相應的法律后果。大通區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指出:本次巡回法庭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審判涉毒案件,充分發揮了巡回法庭刑事審判的宣傳、警示和教育功能,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圖為巡回法庭開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