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 通訊員 熊浩)近日,中國工商出版社出版發布了《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評析(2024)》,其中由謝家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的“某商貿公司盲盒不正當有獎銷售案”成功入選。此案作為全國盲盒經濟領域違法行為的標志性案例,彰顯了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維護消費者權益、規范新興業態發展的執法效能,為全國同類案件辦理提供了實踐參考。
2022年初,謝家集區市場監管局接到一起關于“微信公眾號‘九鯉盲盒’銷售虛擬盲盒中獎率低,消費5萬僅得到2000元獎品”的投訴,執法人員立即開展調查取證,發現該公眾號銷售的盲盒共14種,價格從100元至6980元不等,消費者在點擊盲盒購買后即在線拆盒,若拆出“隱藏款”可以得到鏈接所顯示的遠高于購買價的高檔化妝品、品牌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拆出“普通款”只能得到遠低于購買價的商品。網絡鏈接中并未標注中獎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這是淮南市首例網絡虛擬盲盒抽獎式有獎銷售違法案件,案件查辦過程中,執法人員通過電子數據取證、交易記錄分析、消費者訪談等多維度固定證據鏈,最終認定該公司違反了《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構成進行有獎銷售未標注中獎概率的違法行為,依據《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謝家集區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作出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督促該公司全額退還消費者損失。
謝家集區市場監管局介紹,盲盒消費在年輕人中風靡,以限定款、隱藏款來刺激消費者重復購買,而消費者無法選擇商品,但經營者卻能控制開盒率,消費不透明,消費者維權較難。本案作為淮南市首例網絡盲盒類案件,不僅震懾了此類違法行為,也提醒了消費者理性消費,不被“潘多拉”盲盒欺騙。
從一紙投訴到全國標桿案例,謝家集區市場監管局用專業與擔當書寫了基層治理的生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