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每天產生的垃圾去哪了?這些垃圾是如何處置的?餐廚垃圾是如何進行資源化利用的?垃圾填埋場使用期滿后是如何進行生態修復的呢?近日,市城管局發布消息,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4處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誠邀大家前來探秘!
據了解,此次免費開放的科普教育基地分別是位于淮南高新區人民公園的生活垃圾分類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淮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位于大通區九龍崗鎮龍王山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淮南國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八公山區山王鎮孔集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科普教育基地(淮南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以及位于大通區九大路與中興南路交叉口附近的大通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環境修復宣傳教育基地(淮南首創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
其中,淮南市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是我市首個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教育陣地,建筑面積610平方米,中心展廳分為黨建引領政策、垃圾分類科普、垃圾資源化成果展示和互動體驗四個板塊,讓參觀者在寓教于樂中了解分類知識、掌握分類方法、促進分類習慣養成,助推我市垃圾分類理念及知識普及;由淮南國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的淮南市餐廚垃圾收集處理項目,占地46畝,總投資2.54億元,設計規模400噸/日(一期100噸/日,二期300噸/日),采用“預處理制漿+厭氧發酵”工藝對餐廚廢棄物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目前該項目通過生產工藝的科學優化,大幅提高了資源化利用率,該項目的資源轉化利用率達90%;由淮南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負責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則分兩期建設,總設計日處理能力1200噸,總設計年發電量16463萬度;大通老垃圾場封場項目被列入世行貸款安徽淮南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治理工程于2018年10月20日完工,徹底改變了場區周邊的環境面貌,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曾經的垃圾成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逐漸成為了市民選擇游玩踏青的好去處。
市城管局提醒廣大市民:以上4處科普教育基地均為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集體、個人皆可報名,但需提前1天電話預約,非完全行為能力人須有監護人陪同;預約成功后又因故不能參加的,請務必提前告知。
(記者 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