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按下“快進鍵”,適老化設施守護銀齡;15分鐘便民圈覆蓋率持續提升,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驛站”;“紅馬甲”志愿者穿梭在校園周邊、大街小巷,用“文明微勸導”織密城市文明網格……
八公山區錨定“文明創建再升級”目標,推動治理創新與民生服務深度融合,以“潛移默化”的實踐讓崇德向善融入城市基因,讓文明芬芳沁潤每個角落。
文明共創,和煦新風遍拂鄉城
八公山區緊緊圍繞深化鄉風文明建設這一核心任務,直面鄉村陳規陋習,積極探索實踐,將“積分制 +村規民約”深度融合,村民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鄉村治理與文明建設之路,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妙山村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閃沖村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近年來,八公山區不僅在文明鄉風培育上持續深耕,更在城鄉環境優化中創新突破,通過系統化治理讓城鄉顏值與文明氣質雙重提升。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村莊內的環境衛生。采取分片包保方式,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村莊環境進行全面清理,組織人工和機械拆除無功能建筑,對主次干道、綠化帶進行全面清理,優化村容村貌。加強對轄區各路段的日常巡查,修復轄區內主次干道和二馬路、三馬路、進礦路等小街小巷破損的路面、路側石、綠化帶等150余處,施劃停車泊位200余處。充分發揮結對共建單位、網格員、志愿者的作用,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宣傳,2024年共發放宣傳單20000余份。
立德培根,構筑心靈文明燈塔
八公山區持續培育文明新風,以榜樣力量激活全域向善動能。羅孝根、金祝興、吳懷軍三位同志先后獲評“中國好人”榮譽稱號,成為引領道德風尚的標桿;每半年評選的“八公山好人”成為全區一道亮麗的文明風景線,讓身邊好人可學可及。
針對青少年群體,八公山區常態化開展市、區兩級“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帶動積極向上、學優爭先的風氣在青少年群體中不斷傳揚。2024年精心策劃家風家教、道德模范宣講會200余場次,邀請身邊人講身邊事,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向善力量。此外,通過“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爭創活動,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氛圍在全區上下蔚然成風。
實踐惠民,織密民生幸福圖景
依托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八公山區持續強化“19+N”支志愿服務隊伍工作職能,組織各支志愿服務隊伍,緊緊圍繞理論宣講、市民教育、文化健身、科普宣傳、法律服務、文明創建等主題,組織志愿者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打造特色宣講品牌,把品牌建設作為推動理論宣講工作的重要舉措,該區堅定走理論宣講工作品牌化路子,精心培育“唱紅歌講黨史故事,學理論傳文明新風”“庭院微宣講”等特色理論宣講品牌。與此同時,打造“老娘舅”人民調解小組、“星火八公”青少年志愿服務隊、“幸福驛站”等服務品牌。“老娘舅”們充分發揮余熱,利用鄉情、親情、友情等資源,為11個村逐漸織就了一張完整的“調解網”,累計化解各類糾紛800余件,累計參與1700人次。“星火八公”以“明智、聚能、奉獻、成長”為宗旨,圍繞推動青少年健康成長、互助幫扶、促進社會發展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幸福驛站”月均服務人數達到200人次,不僅為戶外勞動者提供了便捷的休息和補給服務,還成為社區居民交流互動的重要場所。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馬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