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重疾小伙平兆剛走進江蘇教育臺《家春秋》欄目,講述他的幸與不幸——說吧,讓心更堅強

淮南小伙平兆剛,因為身患重疾,他過早的歷經了病痛的磨難,也因為患病,他結識了一群陌生卻熱情的愛心之士。2009年5月,他帶著感動應邀前往南京,走進江蘇教育臺《家春秋》欄目,錄制了以其為主人公的一檔訪談節目——《給我一點愛》。6月11日節目正式播出,平兆剛在屏幕上動情地訴說著患病以來,他在陌生人的愛心扶持下一步步成長,堅強起來,并學會關愛他人的經歷。
《家春秋》是江蘇省教育臺開辦的一個講述老百姓故事的欄目,2009年初,《家春秋》欄目組從網上得知了平兆剛的事情后,想以媒體的力量呼吁社會幫助一下這個生命不息愛心不停歇的小伙子,于是在《家春秋》欄目編導黃吟的安排下,5月21日中午,平兆剛坐上開往南京的火車。在休息了一晚后,欄目組安排平兆剛到江蘇省腦科醫院,免費為其做了腦部的核磁共振等多項檢查。幾位專家經過會診,得出了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結論:以平兆剛這樣的情況,能和病魔斗爭近十年腦瘤還未惡化,簡直就是一個奇跡;讓人擔心的是,平兆剛腦部的積水需要盡快轉移,否則對病情十分不利。可單純去除腦部積水的手術費用就將近5萬元,對于家境貧寒的平兆剛來說這簡直是天文數字。
帶著醫院的檢查單,5月22日當天,平兆剛走進了《家春秋》演播室,在現場陪伴他的有淮南廣播電視局《故事現在說》欄目的記者汪剛及淮南平凡志愿者愛心車隊的隊長宋士平。三個小時的時間里,主持人和平兆剛聊到了疾病,聊到了親情,聊到了友情。
在鏡頭下,平兆剛講述了他的故事:今年27歲的他,在父母離異后一直和80歲的奶奶相依為命。他患上了罕見的“水母細胞瘤”。平兆剛所在單位幾次捐助,可錢花光了,病卻不見好轉。面對巨額的治療費,平兆剛想到了媽媽。然而,面對兒子的幾次求助,其母卻和他簽了一份協議——1.5萬元買斷母子情。平兆剛哭著簽下了這份協議……
2008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淮南平凡志愿者愛心車隊得知了平兆剛的事情,他們為平兆剛拉開了一場愛心接力:送他去醫院看病;為他募集醫藥費;逢年過節,為他送去米面糧油。平兆剛說,是這群人讓他看到人世間的另一種愛。他在被愛的同時產生了關愛他人的想法,并付諸行動。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平兆剛也掏出100元錢捐贈給地震災區,他說,“雖然我身有重病,但只要我活著,我有能力,就會去幫助別人。”被愛是幸運的,能愛別人是幸福的,平兆剛用微薄的力量給他人送去愛,感受著幸福。
節目播出后,每個關心平兆剛的人都鼓勵他,繼續不懈地與病魔斗爭,大家會一直陪著他。
圖為平兆剛(左一)在《家春秋》欄目錄制現場。
(記者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