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前夕,酷愛“紅色收藏”的淮南民間人士蘇正禮首次向媒體展示了他的特殊藏品——新中國成立前的入黨志愿書。
蘇正禮先生收藏的這部分入黨志愿書大多數集中在1948、1949年。當時,解放戰爭進入后期,新中國政權就要建立,共產黨人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了一大批追求進步的人們,他們紛紛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志愿書,期望成為共產黨員中的一份子。
這批入黨志愿書中,年份最早的是1948年名為盧飛山的同志遞交的,封面上印著鮮紅的黨徽。申請人盧飛山當年31歲,家庭成份是“佃農”,當時是“遼東”省人。蘇正禮先生考證,1948年,東北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但那時黨員身份還未公開,入黨還是保密的事情。申請人盧飛山在入黨志愿書內頁中的“為什么要加入共產黨”的理由中,他填寫了“1、愿為人民服務;2、愿迅速解放全中國!痹趦软摰摹昂蜓a期中表現情形”一欄,其中有一條他被評價為“自己工作中不論困難多重,能帶領群眾支援前線部隊!痹凇昂蜓a期轉正式討論結果”中,他被批準“按期轉正”。
在另一份1948年底周正堂同志的入黨志愿書中,封面上有飄揚著的鮮紅的黨旗,同時還印著時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同志的頭像。這份入黨志愿書為當時的“中共安東省委組織部”印制,經考證,當時的安東省在今我國東北與朝鮮接壤的地區。該志愿書封二的入黨誓詞中印著;“我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誠心誠意為工農勞苦群眾服務,為新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干到底,自入黨以后,努力工作,實事求是,服從組織,犧牲個人,執行命令,遵守紀律,保守秘密,永不叛黨!毙娜耍褐苷谩
還有一份特殊的入黨志愿書,是由中共江淮蚌埠市委組織部印制的。申請人王德宣于1949年3月填寫,當時蚌埠已經解放。在“家庭成員的政治認識”一欄中,申請人王德宣寫道:“母親和哥哥他們認為(共產黨)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現在窮人出頭了!痹凇澳銓δ壳皶r局認識如何?”一欄中,王德宣寫著“蔣介石一定能打倒,我們人民就能得解放自由了!痹诮榻B人意見中,介紹人認為他“工作很積極,候補期可縮短!
蘇正禮介紹,這些入黨志愿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幼稚到成熟,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他珍藏著的這些入黨志愿書,從實物層面上可以讓后人感受到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崇高形象,具有永恒的魅力。
(記者 張雪峰 實習生 方芳 龔晶晶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