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連陰雨天氣,多種水稻病蟲害相繼發生,我市農業技術部門、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戶紛紛上陣
7月下旬以來,我市陰雨連綿不斷,氣溫下降,農田里濕度上升,水稻的各種病蟲害隨之出現,給秋季糧食豐收帶來威脅。
“早發現早防治,幫助農民奪取糧食豐收。”農業技術部門面對特殊的氣候條件,感到責任沉重。他們及時組織專業人員走上田頭,進行仔細地觀察測算,盡早向農民發出病蟲預報。
7月22日,市植保植檢站發出水稻紋枯病發生與防治預報,根據大田普查數據,提出防治指標和施藥措施。
7月31日,該站連續發出兩期病蟲情報:
根據全市各植保站和測報點會商,提出了稻曲病、稻瘟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的發生趨勢、防治適期和防治方法。
根據鳳臺縣劉集鄉彭崗村和大通區上窯鎮馬廟村、紅光村等地發生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情況,提醒農民該病爆發性強、流行快,一旦發生難以控制,尤其在連陰雨天氣最易蔓延,如發現中心病團,要立即采取“發現一點打一片”,嚴防病團擴展以減少危害。
8月6日,市農技部門發出稻瘟病防治緊急警報!
田家庵區曹庵鎮、史院鄉大面積水稻出現稻瘟病。
潘集區賀疃鄉、蘆集鎮、架河鄉的稻田里,稻瘟病也點、片發生。
稻瘟病一般可造成水稻減產10%至20%,嚴重的可造成減產40%以上,甚至顆粒無收。這是一種適溫高濕性病害,連陰天很容易流行擴展,提前防治十分緊迫。
一份份病蟲情報通過網絡、傳真、廣播等各種方式傳遞到農村基層和千家萬戶,農民奔走相告,農技人員下田指導,打響了一場防治水稻病蟲害的“人民戰爭”。
賀疃鄉農技站站長李德福將病蟲情報摘編為短信息,用手機發送給種糧大戶。同時,他領辦了糧食專業合作社,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植保專業隊,采取“包打”和“幫打”兩種形式,為農戶防治病蟲害。“包打”是防治的農藥、人工和效果全包,每畝打1遍收費16元,共包120多戶,有1000多畝水稻。“幫打”是農戶自己買藥,植保隊下田噴施,每畝收費5至6元。8月上旬植保專業隊已為農戶打藥2000多畝,這樣解決了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老人在家打藥難的問題,老人們說:“有了植保隊打藥,俺們種稻就不怕病蟲害了。”
曹庵鎮王郢米廠是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該廠今年組建70人的植保專業隊,為幾萬畝訂單水稻統一防治水稻病蟲害,更受到農戶歡迎。他們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在曹庵、史院等鄉鎮發展訂單水稻5萬多畝,由農戶出錢統一購買農藥,植保隊免費下田打藥。其中有幾十戶特困戶無錢買農藥,該廠還免費提供了農藥,做到統一防治不漏一塊田。廠長徐長仁告訴記者,用低毒高效農藥統防統治,既能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又能保證稻谷的商品質量,讓企業加工出合格的大米。
雖然連陰雨持續多日,而一支支植保隊和大批農戶,抓住雨停的時機“見空插針”,及時噴施農藥,噴施葉面肥。田野里呈現出萬眾一心奪秋糧豐收的動人景象。
(記者 祁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