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學子心情 化解教師壓力

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是家長之外最能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人。教師不能只靠經(jīng)驗來教育和管理學生,每個教師都應該成為心理工作者,每個教師都應該參加心理咨詢的技能培訓。從當初的“心靈小屋”到如今已經(jīng)形成制度化課堂化的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課,淮南市謝家集區(qū)第二中學多年來一直堅守著這一陣地,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健康也是該校老師緊抓不放的,他們希望每一個學生在走出校園時都是活潑快樂的。
疏通化解師生隔閡
一名剛上初一的男孩因沒有按時完成英語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被老師要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罰站,從那以后只要是上英語課他就拒絕進入課堂,和英語老師也產(chǎn)生了很強的矛盾。該校的心理咨詢師高瑞英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介入了孩子和教師的矛盾中,她耐心地給孩子分析:老師當時對他的懲罰也是因為恨鐵不成鋼,而老師從心里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出眾的。另一方面,她和英語教師也進行了交流,讓老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提問這個孩子,一旦孩子回答正確就進行表揚,從此以后這名男孩對英語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激勵孩子找回自信
薛同學剛上初一的時候成績十分優(yōu)異,但是初二的時候他的父親出了車禍從此癱瘓在床,家里的經(jīng)濟支柱倒了,他心理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學習變得消極,對前途很悲觀。高瑞英看到這個孩子經(jīng)常一個人悶悶不樂,班級的集體活動也從不參加,就判定這個孩子的家里一定是發(fā)生了什么變故。通過和孩子的溝通,高老師向校領(lǐng)導進行了匯報,學校負責人當即表示要盡全力幫助孩子跨過人生中的這道坎。為了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了鼓勵,高老師對他講述了很多在逆境中獲得成功的例子,用愛心感化他,同時讓所有的任課老師配合形成合力在學習上盡可能地對他進行輔導,讓孩子通過學業(yè)成功找回了自信。
開導阻止“早戀苦果”
一名初二的女生下課后來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她告訴高老師,班級里有兩個男孩因為都想和她談戀愛準備在放學后進行“決斗”,她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老師首先告訴她,這個階段是學習的階段,你們都是獨生子女的確有孤獨感,想找朋友互相傾訴互相幫助,但是不能談到將來,你們之間的感情只是友誼,可以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同時,高老師還教這個女生用什么樣的話語可以化解兩個男孩之間的矛盾。一起可能因為早戀釀成的悲劇被遏制在了萌芽狀態(tài)。高老師告訴記者,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早戀”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圍狹窄,如果設法豐富學生的社交內(nèi)容,擴大其交往的隊伍,而不是單獨與某一個異性伙伴獨處,這樣就可以避免許多酸澀的“青蘋果”早熟。對校園的“早戀”現(xiàn)象,必須采用“疏”的辦法,通過與學生交朋友的方式,讓這些中學生正確處理同學與戀人的關(guān)系,明確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從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文化知識上。
減壓解脫教師壓力
在學校里不光是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疏導,許多教師在感受到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時也會到心理咨詢室進行減壓和傾訴。
“我們就像一部停不下來的機器”,采訪中,一位初中教師這樣形容老師的生存狀態(tài)。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升學率論高低仍難改變,不僅與獎金掛鉤,更重要的是“面子”問題,新課改也逼迫著教師及時更新知識。沉重的工作壓力下,教師們很少照顧到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與家人很好地溝通,家庭危機日益凸顯。很多教師每天都在緊張中度過,出現(xiàn)急躁、失眠等癥狀。通過心理咨詢的記錄,學校負責人掌握了老師們工作之外的心聲,隨手開展“減壓”活動——讓教師進行定期體檢,使她們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粉筆全部換成無塵的,保護老師的身體健康;實行小科教師當班主任,解脫主科教師的繁重壓力,同時,開展各種聯(lián)誼、文體活動,給老師宣泄和放松的機會。
圖:高老師正在給孩子做心理輔導。
(記者 楊 濤 王 偉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