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市維穩綜治防線激活“平安細胞”的最新報告
網格化管理——一股新鮮的空氣,首度吹進本市社區并向四下里開始飄動。
一向勇于進取的西苑社區,先行一步,推行了新穎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前不久,中央綜治委、省綜治辦的有關負責同志到此視察時給予了高度評價。而維穩綜治網格化管理這個獨特的創意,緣于市委政法委打造“平安根基”、激活“平安細胞”的新謀劃。
網格化管理,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東西,而是被逼出來的。西苑社區,是田家庵區泉山街道的一個社區。閃亮的經驗,一向較多。但社區攤子太大——擁有4186戶,12186人;戰線太長——林立著7個封閉小區、74幢樓及少量平房。社區管理的基礎如何夯實呢?
今年夏天,西苑社區將轄區分為A、B、C、D、E五個單元網格,由10名社區工作人員分為兩人一組,擔任網格負責人,承辦網格內一攬子維穩綜治的基礎性事宜。
來自試點社區的消息,完全可以讓我們為之一振。這種濃郁的新元素,新就新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上。
一新,社區整合新資源。這樣一來,由原來的一兩名綜治專干轉變為社區全員操心和參與維穩綜治工作。大伙兒的職責有分有合,重點突出。
二新,社區理順新機制。“西苑”將維穩綜治環節的要素,通過電腦編織入網,定格,對重點人實行動態管理。各網格片區均對刑釋人員、解教人員、矯正人員、吸毒人員、流動人口的具體情況達到胸中有數。據了解,這個社區的網格負責人在沉下去摸底時,很快就掌握了一個新遷入的重點幫教對象的近況。
三新,社區搭建新平臺。網格化的實質介入,不僅僅強化了維穩綜治工作的動態管理,其他包括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社居委諸項重點也一一入列網格化之中。面向基層、面向居民的服務模式,又讓社區注入了活水。社區工作人員想盡一切辦法為居民辦好事。西苑社區新劃出960戶到友鄰社區,但今年的居民醫保參保人數仍達到2400多人,比去年還增加了420人。今年10月,僅僅10多天的時間,這個社區260名孩子參加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說到底,暖心窩的事兒不是僅靠貼一兩張通知就能完成的。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目前,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擔子愈來愈重。我們理應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社區工作者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一方面社區這駕承載重負的馬車,多少呈現出“不振”之勢。比如說,社區事務繁雜,統計多,報表多,臺賬多,檢查多,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社區工作不乏粗放管理、應付上級的現象;幾大部門條條分工,卻各自為政,各行其是,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形成,條塊結合不夠,資源浪費嚴重;社區工作者整天忙于事務,而為民服務的貼近度卻不高;社區工作行政化、機關化傾向業已露頭……因此,網格化管理這一元素早日在社區閃亮,將激活社區的動力。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據了解,田家庵區維穩綜治網格化管理的進程開始加快。首批約20家試點社區和村,將于11月10日前劃分網格,明確網格責任人。原則上按300至500戶,1000至2000人為一網格。11月和12月之交,網格化管理將在田家庵區全面推進。
(記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