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水準提高了,過年吃上雞鴨魚肉已經不是新鮮事,如何吃出特色和營養,才是人們的追求。雖說虎年的春節還有一個月才到,可是記者發現,近日淮南年貨市場已經開始升溫。土雞、“草雞蛋”、河蝦等原生態食品成為了人們的“心頭好”。
從1月份開始,每天一大早,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鄉的胡師傅就會蹬著三輪車來到城里賣“土雞”。每天,4個雞籠里裝個10只土雞根本不愁銷路。他告訴記者:“我經常去百花園小區門前菜市場和基地菜市場。35塊錢一斤,雖說價格比品種雞貴,可是人家就認這土雞的招牌。”胡師傅對自己養的雞很有信心,他的雞都是家里散養的,數量不多質量比較高。他說平時村里也有人去收土雞,但是自己賣畢竟收益會更好些。要過年了,老百姓都想買新鮮貨。在胡師傅的攤子前,記者看到,家住百花園小區的呂女士不僅買了2只土雞,還買了胡師傅家的20個土雞蛋。她說:“這種土雞個頭雖小,可是身上都是精華。它熬出來的雞湯上面有一層厚厚的雞油,很鮮美。雞肉也比較有彈性,比起那些大個頭的品種雞口感好。”
魚和蝦都是高蛋白食品,也是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色。在農貿市場,新鮮的河蝦、黃鱔、老鱉等水產品廣受歡迎。在龍湖菜市場里,記者看到,不少顧客就是奔著這里的各種新鮮水產品來的,但凡野生的水產品價格總比養殖的價格高些。一位從化肥廠專程跑到龍湖菜市買菜的呂女士告訴記者:“這種野生水產品,買回家放在清水里養幾天,吃起來又干凈又營養。10點多鐘以后來,野生的水產品就賣的差不多了,最近很火的。”
(記者 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