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當日,淮南市氣象臺為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對市民實行開放,參觀的市民可以在氣象臺更直觀感受氣象變化。
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世界氣象組織,致力于人類安全和福祉的60年。”在當天的氣象開放日里,淮南市氣象臺邀請了市農科所的干部職工前來參觀,同時也有部分對氣象感興趣的市民自發前來。
“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的?”這是參觀者問的最多的問題,淮南市氣象臺臺長沐賢俊介紹,天氣預報是根據檢測到的各種氣象數據,然后依靠預報系統進行天氣模擬,即大型計算機的計算模擬,在這個計算機的數據庫里每天都會更新各種氣象數據,以保證天氣預報的迅速準確。
來自淮南國投新集煤礦的曉毅是一名氣象愛好者,當天他冒雨趕到了氣象局。他說,氣象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地了解天氣情況,這對我們生活、工作、出行都有很大的幫助。淮南農科所的戴女士告訴記者,通過這次對氣象臺的參觀,讓她對氣象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作為農科所的工作人員,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氣象對農業的影響,隨著我國氣象事業的不斷發展,過去農業那種靠天收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而是利用各類貼心的氣象服務信息,根據準確及時的預報預警信息,讓農民們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多彩生活。
針對前期淮南出現的“浮塵”天氣,市氣象臺臺長沐賢俊解釋,這主要是由北方的沙塵暴引起的。當北方冷空氣南下時,在高空中攜帶了很多微小的灰塵和沙粒,由此也影響到淮南地區的天氣。他們希望借這次開放日活動更好地宣傳氣象工作在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特別是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加強與社會公眾的交流與溝通,推動公眾更多地了解、理解、進而支持氣象事業發展,為創造和諧社會積極努力。
(記者 張雪峰 實習生 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