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此為季節性上漲,屬正常現象
近期,許多市民發現,市場上的米價一直在小幅攀升,雖然一斤米上漲幾角錢對很多家庭來說不算什么,但很多市民擔心會因此引起連鎖反應,其他商品的價格也會漲。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市粳米價格上揚呢?
據我市糧食部門統計,年初以來,我市粳米批發價格一路上揚。以每公斤計算,1月初粳米采購價為3.28元,2月初則達到3.4元,從春節假日后直至3月初小幅上調至3.48元,而到3月15日則漲至3.6元。從1月1日至3月15日每公斤增長了0.32元,比去年同期高出0.7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米價上調是季節性上漲,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賣的多是儲備糧,糧食企業的保管費用、運費、損耗等都要算進去,米價不可避免要上漲。但這與供應沒有關系,而非供應不足帶來的后果。國家提高了2010年生產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也是漲價的原因之一。每50公斤早燦稻(三等,同下)、中晚燦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別提高3元、5元、10元。此外,我市及周邊地區市場上粳稻貨源稀少,大米加工廠已不生產粳米,批發市場上的粳米全靠外地調入,也影響了全國的米價。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