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今日視點 > 承接歷史 傳承技藝 留存文化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建好數字生態賦能中小企業
               營造呵護民企干事創業好環境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承接歷史 傳承技藝 留存文化
              【字體: 】 發布時間:2014/11/28 8:09:34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感受非遺傳承人的風采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為非遺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點畫描摹、騰挪閃打、舉手投足間承接著歷史、傳承著技藝、留存著文化。當我們走近這些在歷史的進程中帶著地方特色、弘揚著民族精神的非遺傳承人,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力量,值得欣慰的是他們的技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時逢省級非遺項目保護資金正在申報中,記者帶你走近他們,看他們在忙些什么?

                    老窯工沈德亮的“火候”

                   一團火,從唐代的窯瓷燃燒至今,在火焰的躥燒中,他將自己的心思和情感融入其中,化作一件一件古樸、誘人的壽州窯產品。沈德亮是第三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壽州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為人謙和、低調。長期潛心鉆研壽州窯陶藝技藝,志在將傳統燒造工藝恢復和傳承。

                    見到沈德亮,是在2006年,他與袁維勝等人燒制出了失傳千年的壽州窯產品成功之時。記者有幸見證了這一時刻。一排排用當地瓷土、采用壽州窯技藝燒制的四系瓷壺嶄新出爐了。

                    已是花甲之年的沈德亮,祖上曾在上窯鎮創辦過“溝東窯”沈氏瓷器作坊,是沈氏第五代傳人。至今,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從事壽州窯手工技藝的發掘和研究。

                    壽州窯古時記載的有三窯:倒焰窯、圓窯、籠窯。“燒窯關鍵是火候!”沈德亮用仿制的饅頭倒焰窯經無數次摸索,掌握古壽州窯的燒制方法。“古人燒制的瓷器,雖色彩沒有如今的鮮艷,但瓷器硬度、啞光、龜裂、上釉等絕活,是現代青年人學不來的!”不能讓壽州窯制作技藝失傳,這也是沈德亮創建壽州窯傳統制作技藝傳習基地的目的所在。

                    他對古壽州窯傳統技巧的制泥配釉,刻花貼花,爐溫窯變等關鍵工藝有很深的研究,較好的還原了壽州窯傳統工藝的質感和神韻。尤其是對壽州窯原料的開采有自己獨到的技術秘訣,對失傳的古壽州窯傳統燒造工藝的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永京拳的創傳者葛永志

                    葛永志是第三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永京拳)代表性傳承人。葛永志自幼習武,酷愛武術,因機緣巧合,幸遇數位民間武術高人及武界泰斗,他們贊其寬舒而仁、聰慧而靈,傾自己畢生之絕學傳授與他。少年的葛永志清以自修,誠以自勉,敬而不怠,滿而不盈,技日深博而學無止境,潛心鉆研,后自成一體。

                    多年來,葛永志率領弟子參加全國武術大賽,捧回數十枚金牌。那日,他還沒來得及辦完父親的葬禮,就要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健身氣功比賽,他忍住悲傷踏上征程。值得告慰的是,他帶領弟子在由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參加的體育大賽上展示了永京拳的魅力,并獲得了金牌,為安徽爭得了榮譽,也將具有徽武文化特色的永京拳發揚傳播了出去。

                   《永京拳》拳法自然意真,周身協調為合,整體混元一氣。葛永志繼承和發展了《永京拳》。他的拳法或縱逸不拘,鋒芒畢露,或煙云舒卷,流水行地,皆出自然,融道、佛、儒為一家,開創了葛氏《永京拳》的獨特拳法和風格。

                    經過葛永志不懈的努力,他的徒弟遍布全國,他又協助各地廣泛開展《永京拳》健身活動,對全民健身的體育普及默默奉獻著。

                    花鼓燈“李派”代表人李成云

                    李成云是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鼓燈)代表性傳承人。她是著名花鼓燈表演藝術家李兆葉的嫡傳弟子。她還是淮南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花鼓燈專家,在長期藝術實踐中,經陳敬芝、馮國佩、鄭九如等十大老藝人傳授,在“李派”藝術基礎上融會貫通、兼融并蓄、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活潑、雅氣、充滿活力、獨具個性的表演風格,她是優秀的鳳臺花鼓燈“李派”藝術的第二代傳人。她表演的《棉海新曲》、《小花場》等先后在華東、省級調演中榮獲一等獎。為弘揚花鼓燈“李派”藝術,她長期從事花鼓燈藝術教學工作,培養了一大批花鼓燈“李派”藝術優秀中青年演員和少兒學員。而今,已是67歲的李成云,還樂此不疲地活躍在訓練、傳承“李派”花鼓燈舞蹈藝術的前沿。

                    李成云同志自幼酷愛花鼓燈藝術,多受名師指點,1965年在阜陽地區參加演出領舞的花鼓燈舞蹈《收棉舞》受到時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親切接見,同年獲省級一等獎。1995年編導的花鼓燈舞蹈《淮河春丫》獲省、市優秀創作獎,表演二等獎,并在1995年中國豆腐文化節中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的觀看和接見。1997年編導的花鼓燈獨舞《神韻蘭花》獲市優秀創作獎及表演一等獎,省創作獎,表演二等獎。2010年3月在全國少兒“小荷風采”舞蹈大賽中作品《太陽鳥》榮獲一等獎,同時被授予“優秀園丁”的光榮稱號,并頒發了證書,給予了金牌獎勵。2011年7月,在第六屆“小荷風采”國際少兒藝術節舞蹈大賽中,編導的花鼓燈舞蹈《俺們都是一條線》榮獲金獎及最佳編導獎,并頒發了證書,給予了金牌獎勵。

              (記者 張芳)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