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新春奮起邁出堅實步伐
幸福美好生活,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新春伊始,潘集區以務實的舉措克難奮進、以扎實的工作開拓進取,朝著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奮力前行。這一年,潘集區將因奮斗而充實、而飽滿、而精彩。
危與機并存,潘集區從不缺乏勇氣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何走好負重爬坡的一盤棋,成為潘集區加快發展的題中之義。
宏觀環境的復雜多變,讓潘集區備受考驗。目前,潘集區處于遏制經濟下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很多困難,潘集區積極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和風險考驗,直面問題不回避,勇于擔當不懈怠,在困境中搶抓機遇。
機遇一——中原經濟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戰略機遇平臺集中疊加,平圩開發區與現代煤化工園區整合獲省政府批準。
機遇二——市委、市政府加大對潘集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新型綠色能源基地建設,明確煤化工園區、潘集選煤廠財稅分成機制。
機遇三——潘集電廠得到省發改委項目代碼,潘一礦采煤塌陷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潘集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豐富的煤電副產品資源,煤矸石、粉煤灰年產量達800萬噸,一批綜合利用項目正在加快推進,3—5年可形成百億產業。
在機遇面前,潘集區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將借勢借力,用勢用力,認真謀劃、主動對接,把潘集發展與這些重大發展戰略平臺結合起來,全力以赴推動加快發展。
質與效并重,潘集區謀求高質量發展
2019年,潘集區堅持優化存量、做大增量,把工業經濟、民營經濟作為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將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精細工業轉型,完成工業投資22億元。將從事關潘集轉型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將大力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個轉企”、“小升規”,力爭全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注冊民營企業400家。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將深入實施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落實“開發區+招商+規上工業企業培育”推進機制;利用淮南潘集經濟開發區優化整合契機,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強化補鏈型招商,發展配套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力爭全年引進企業10家,實現投資10億元以上。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將服務好煤電化“頂天立地”大項目,引進培育非煤產業“鋪天蓋地”中小企業。精準挖掘潘集非煤電產業發展潛力,重點發展貨運物流、精細化工等產業,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為抓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支持鎮域經濟發展——將明晰各鄉鎮產業發展定位,建立主要經濟指標、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支持鼓勵鄉鎮發展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集聚人氣、家門口就業,形成多點支撐、多極帶動、競相發展格局。
統與籌結合,潘集區精準把握城鄉一體
2019年,潘集區持續鞏固文明創建成果,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準發力,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上謀求更大突破。
突出規劃引領——將依法依規制定規劃、完善規劃、宣傳規劃、控制規劃、執行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立足于潘集實際,重點在發展煤電化配套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上做文章。突出水土生態和文化特色,扎實推進湯漁湖行蓄洪區退建項目,謀劃潘集濱河發展方向。
強化建設管理——將圍繞夯實基礎、完善功能、優化服務,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發展功能。將加快城區路網建設,完善市政設施配套建設,有序推進“兩治三改”,持續鞏固擴大文明創建成果,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深入開展“八大提升行動”,推進交通秩序“治亂”、市容衛生“治臟”、生態環境“治污”、公共服務“治差”等工作。
加強環境治理——將大力實施“1+7”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抓好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凈土保衛戰,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問責,依法從嚴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潘集區業已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如今,全區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氣和擔當,正各司其職、主動作為、合力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努力。(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