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因此,解決好鄉村人才振興問題,是打開鄉村振興勝局的關鍵之匙。
人才規劃務求精準。建立培育、引進、使用并舉,引導、激勵、支撐同步的政策體系,破解人才由農村單向流入城市的歷史慣性。要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在制定鄉村振興規劃時把人力資本開發開放作為關鍵之招,與其他振興規劃同步制定、同步實施。要注重政策的突破性,緊扣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五大舉措”,制定戶籍土地、社會保障、產業扶持、金融創新等方面的革命性政策。要注重實施的嚴肅性,建立人才振興考核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對推進情況實行“四察并舉”,確保優先實施,率先突破。
存量人才倍加珍惜。積極深入開展本土人才大調研、大走訪、大排查,建立人才專庫、制定提升計劃,使他們率先熱起來、動起來。要培育多元的實施主體,針對現有農業生產能手、大戶,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幫助提升專業技能,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引導參與領辦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帶頭致富、帶動致富。要培育專業的服務主體,建立城鄉、校地人才對口幫扶機制,動員城市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農技人員等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革新、項目領辦、成果轉換。要培育梯次的領導主體,加大鄉鎮、村社干部關心關愛力度,廣泛開展學歷教育、能力培訓,建立職級晉升、報酬待遇的有序提升機制。
增量人才傾情吸納。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針對性引進一批懂農業、懂科技、懂經營的鄉村振興生力軍。要巧用鄉情吸納人才返鄉創業,縱深推進返鄉就業創業,強化融資服務、場地扶持、風險防范等服務,吸引有思想、有資本、有能力的人才回鄉就業創業,形成“歸雁綠領”和“歸雁經濟”。要催生產業吸納人才集聚發展,制定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目錄,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配置、項目對接、利益共享機制,以“有奔頭、有干頭、有賺頭”產業吸引人才。要培育鄉賢吸納人才參與治理,加緊研究制定“新鄉賢”認定與任職、職責與任務、權利與義務、評價與獎懲、后勤與服務等辦法,使一批社會賢達回鄉參加治理、貢獻智慧、引領風尚。
支撐平臺精準建立。鄉村人才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多點發力、標本兼治。要創新農村教育模式,推行農、科、教結合的教育培訓,調整優化普、職教育比例,支持建立更多高水平職教中心,使更多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就近接受職業教育。要搭建人才雙創平臺,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園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創造平臺,使人才能在鄉村創業順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要拓寬人才成長渠道,遴選縣鄉基層干部時,應把目光更多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第一書記”、村社干部、新型主體經營者等群體,探索實行定向招錄機制,實現鄉村人才體制內外雙軌并進。(許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