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協加快壽縣農網改造協商民主紀實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這句話在壽縣農網改造惠及貧困群眾的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近年來,市政協充分發揮協商民主渠道重要作用,推進壽縣農村電網改造工作,解決了農網供電高峰期供電能力不足、供電“卡脖子”、“低電壓”等影響民生的緊迫問題,讓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惠及廣大城鄉。
協商民主,打造鄉村振興的淮南品牌
壽縣電網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早期建設的農網工程已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壽縣貧困村和行蓄洪區電網更是由于電網建改資金缺乏,每年迎峰度夏期間電網都不同程度地出現設備重過載、臺區低電壓問題。
為進一步發揮政協協商民主渠道重要作用,推進壽縣農村電網改造工作,讓壽縣鄉村振興用上“致富電”,為壽縣國家級貧困縣摘帽攻堅送上“扶貧電”。2017年下半年,市政協和壽縣政協上下聯動,聯合開展加快壽縣農村電網改造專題調研活動。
市縣兩級政協共同協商專題調研活動方案,赴淮南供電公司聽取關于壽縣農村電網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的詳細匯報,深入壽縣有關鄉鎮實地了解農網現狀,赴潁上縣考察學習農網改造經驗和做法。召開“加快壽縣農網改造”專題協商會。會后,市政協向市委、市政府報送了《關于“加快壽縣農網改造”的建議案》共14條建議。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并做出批示,市政府督查室對市政協《建議案》進行任務分解。一年來,淮南供電公司及壽縣供電公司積極爭取多方資金,和市縣有關部門一道,強化組織領導,多措并舉,加快推進壽縣農網改造工作。
“淮南樣本”,破除轉型發展“瓶頸”
淮南供電公司不斷夯實農村電網基礎,拓展延伸供電服務,提供源源不斷的小康電、舒心電、致富電,打造電網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淮南樣本”。
淮南供電公司高度重視政協“提案”辦理,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構建對口聯系機制,與市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溝通匯報和常態對接,全力保障壽縣農網工程安全、快速推進。
2018年,企業跟進壽縣地方經濟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調整,持續完善網架結構,加快負荷中心變電站落點,主動將公司和電網發展規劃融入到地方發展大局,編制完成了《壽縣農網發展評估和鞏固完善提升規劃報告》,根據脫貧攻堅電網建設行動要求,編制完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村電網建改規劃方案、淮河行蓄洪區電網建設方案,全力助推精準脫貧攻堅戰。
2018年,企業積極爭取了壽縣農網三個批次、近1.5億元投資,投資規模創壽縣歷史之最,占全市農網總投資額50.8%,居全省縣域前列。同時,公司也積極爭取了1.05億元資金,用于220千伏南關變、110千伏瓦埠湖變及110千伏隱賢變等主網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供電能力,優化網架結構。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是民生保障的基礎。隨著壽縣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深入實施,既改善了農村生產條件,釋放農村用電需求,又拉動全社會消費和投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農網升級,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壽縣既是革命老區,又是沿淮行蓄洪區,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的任務較重。2018年,淮南供電公司優先安排資金7000余萬元,專項實施了涉及壽縣29個貧困村的電網改造;優先安排資金3000余萬元,專項實施了涉及瓦埠湖和壽西湖的行蓄洪區電網改造。
一年來,淮南供電公司積極爭取多方資金,和市縣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多措并舉推進項目實施:建立“政企聯動”的組織保障機制,主動當好政府參謀,建立了壽縣農村電網改造協商會議機制,由市發改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和公司組成的聯席會議,保障壽縣農網建設安全、有序、快速推進;建立“專門專項負責”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問題清單銷號制、通報考核制等工程建設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壽縣農網改造工作。
2016年劃轉至今,壽縣鄉鎮電源點變電站覆蓋率達92%,較“十二五”末提升16%,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95%,農村戶均配變容量提高到2.06千伏安/戶,是“十二五”末的1.1倍。
截至2018年底,壽縣所有貧困村均通上了動力電,瓦埠湖、壽西湖行蓄洪區的電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貧困地區電網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光伏消納能力有較大提高。如今,3.6萬戶壽縣農戶“停電多、電壓低”等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農村供電質量進一步提高,貧困村、行蓄洪區人民群眾可以更加可靠用電。
市縣政協開展的“壽縣農網改造”專題協商活動開花結果,既是“基層吹哨、部門報道”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市政協協商民主的一次積極探索,為助力壽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打造電網企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出特有的“淮南樣本”。(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楊亞莉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