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這組數據足夠搶眼:
今年一季度,我市市場主體總量已達20.05萬戶,突破了20萬戶大關;新增私營企業2309戶,個體工商戶5335戶,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6%和41%;每萬人新增法人企業數26戶;共擁有注冊商標10865件……
6月28日上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和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把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改革、創新事中事后監管等“刀口向內”改革作為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的“發力點”和釋放企業創業創新創造動能的“先手棋”,多措并舉縱深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圓滿完成5項改革試點、2項改革創新工作任務,并實現了在全省“十二個”率先的豐碩成果,激發市場主體大發展、市場活力大迸發。
放得開,打造便民利企營商環境
前不久,安徽躍眾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在淮南通商銀行營業部順利審核出照,公司負責人贊不絕口:“以前辦營業執照,只能是工作日到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辦理,現在就近在銀行網點就可申辦,時間地點不受限,省時又省力!
我市在工商銀行淮南分行、淮南通商銀行、中國銀行淮南分行3家合作銀行共7個代辦點開展銀證聯動業務試點,企業和個人可以就近到銀行網點申辦營業執照,無需往返市政務中心窗口辦理。
改革不止步,優化無止境。我市穩步實施“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擴大“證照整合”范圍,統一規范了糧油倉儲企業備案等57個證照事項,實現了“五十七證”合一。同時改造升級業務系統平臺,實現23個“多證合一”部門登記數據信息及時共享。2018年全年,核、換發“多證合一”營業執照13909份。
“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進。在國家級開發區淮南經開區推進改革試點,通過取消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實施告知承諾制等方式,改革審批事項65項,辦理涉及改革事項登記120余件。
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企業開辦辦理環節壓減為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3個環節,2018年年底,企業開辦“一站式”平臺上線,實現了“只進一扇門,只到一個窗,只交一次材料”,“綜合受理、并行辦理、限時辦結、統一發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
管得住,構建事中事后監管新格局
近年來,我市從轉變政府職能的角度出發,通過實施審管分離、推進綜合執法、完善清單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著力破解體制障礙和要素制約,積極推動監管轉型和方式創新,構建了事中事后監管新格局。
“雙隨機一公開”(即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內容。我市建立健全“一單兩庫”,2018年共錄入抽查事項清單3017大類4066項,錄入執法人員4764人,錄入監管對象46.76萬戶。2018年,全市共有114家單位開展雙隨機抽查412批次,共抽查監管對象4948戶次,全市企業抽查率達11.24%。
建立健全對失信市場主體聯合懲戒機制是加強市場監管的有效手段。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淮南市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和懲戒暫行辦法》,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在財政獎勵補貼、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榮譽授予、銀行信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入。2018年,全市共有3925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857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2018年以來,共有1136戶通過信用修復移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9戶企業通過信用修復、51戶企業通過辦理注銷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服務好,服務企業群眾“全天候”“零距離”
6月13日下午,市市場監管局企業登記注冊局工作人員,將78份新鮮出爐的營業執照送至中石化淮南分公司負責人手中,以優質、便捷、高效、熱情的服務贏得了企業好評。
由于上級公司的公司類型變更為外資企業,縣區市場局無法辦理外資企業變更事項,因此需對全市包括鳳臺、壽縣兩縣的中石化淮南分公司所屬分支機構進行營業執照變更。此次變更事項多、數量大,為給企業排憂解難,企業登記注冊局采取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將兩縣所有檔案移交至市局,并加班加點完成了78家下屬分支機構變更信息的錄入和營業執照的更換。
市市場監管局全力推進“只跑一次”服務。以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為基礎,全面梳理公布“只跑一次”事項,完善制定全市統一規范的辦事指南,建立后置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廣郵政或快遞送達、代辦送達等便利化服務模式,多渠道多途徑提高辦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耗時長、來回跑等問題,實現“一窗受理、一次采集、一檔管理、一網共享、一次辦結”。
完善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系統。擴大全程電子化登記覆蓋面,持續優化電腦PC端、手機移動端系統設計,為申請人提供更加智能化、標準化的登記服務,逐步實現全市所有市場主體全區域、全業務、全類型網上辦理。(記者 周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