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從壽縣豐莊鎮淮河大堤驅車駛過,藍天白云下,遠遠便見一處白墻紅瓦的村落,待靠近,可看到村口大堤上新建的一處亭榭,上書有“望淮亭”三字。望淮亭南,蒼勁的“澗洼莊臺”雕刻在古樸的石磨上,在綠地花叢中透著古色古香。一幢幢村居整齊整潔,柏油道路貫穿全村,迎淮亭、頌淮亭掩映其間, 墻逶迤,與遠處淮水遙相呼應,昔日“莊臺”一改殘破落后面貌,搖身一變成了“美麗宜居高地”,淮河岸邊多了一處風景名勝。
莊臺,是沿淮行蓄洪區一種特殊景觀,更是村民的“安全島”。在長期的抗洪斗爭中,沿淮群眾為了避免被肆虐的洪水淹沒房屋,靠著肩挑手提,車拉筐運,通過人工壘起臺基,挖土墊高,日積月累,形成類似“孤島”的防洪工程。土臺上面建房居住,繁衍生息,形成了莊臺。豐莊鎮澗洼莊臺就是其中的典型,然而,這樣的莊臺雖讓群眾結束了水來搬家、水退修房的顛沛流離,但因建設標準低,基礎設施簡陋,嚴重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莊臺群眾貧困程度深,居住環境差,是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難啃的“硬骨頭”。
澗洼莊臺是2018年度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當地緊緊抓住美麗鄉村和行蓄洪區建設的雙重契機,大力加強莊臺的水路電渠和教育通信文化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功能建設,著力推進垃圾、廁所、污水治理三大革命,進一步加強莊臺的綠化、亮化、美化,深入開展文明新風和移風易俗活動,切實把莊臺建設成為臨淮新風情,秩序整潔美、生活基礎美、景觀風貌美的“三美”新莊臺。當地村民高興地說,“過去莊臺環境很差,人與家禽家畜混居,到處都是垃圾,如今莊臺的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豐莊鎮王店新村地處310省道旁,這里并不是“莊臺”地塊,卻同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對標整治,制定村規民約,確保全民參與,長久保持。村里還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通過幫扶人走訪貧困戶時把改善人居環境,享受健康生活作為主要內容之一,杜絕臟亂差。通過兩個月的努力,整治點戶外環境和戶內衛生均大大改善,群眾全方位享受了整治成果。
為保證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長期化,王店村增設廁所管理、戶外保潔、文明新風宣傳等公益崗位,安排貧困戶12人,人均月工資600元。通過設置公益崗位,增加貧困戶收入。
豐莊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旨在通過全民參與,示范引領,合力推進,努力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當然,由于多數農村建設規劃不盡合理,整體布局散亂,加之資金制約,硬件投入有限,基礎設施薄弱,農村“臟、亂、差”習慣一時難以改變,農村人居環境還需進一步提高。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也并非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只有保持常態,才能保持長效。
圖一、二:澗洼莊臺美麗整潔的村莊環境
圖三:王店新村保潔員在清掃道路
圖四:村民休閑場所(記者 張雪峰 實習生 張宇清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