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讓鄉村環境美起來——讓美麗因子滲透鄉村每個角落
寬敞的鄉村道路干凈整潔,清澈的水渠楊柳依依,遠處的稻田綠意盎然。近日,記者走進大通區孔店鄉河沿村,清潔干凈的鄉村圖景讓人眼前一亮。“村里有了保潔員,每天負責清運生活垃圾;旱廁改成了衛生廁所,環境整治讓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閆其貴高興地告訴記者,村子變得更干凈,村民生活更舒心。
管孔窺豹,可見一斑。近年來,大通區堅持先行先試,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讓鄉村環境美起來,讓群眾更有幸福感。
先行先試,推進農村環衛作業市場化
大通區注重改革創新,將城市環衛工作模式延伸到農村,在完善“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統一收集、統一清運、市級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建立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2018年,區政府通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把全區劃分為上窯鎮、洛河鎮及胡圩社區、九龍崗鎮及農民新村、孔店鄉等四個標段,進行公開招投標,分別與四家市場化公司簽訂作業合同,推進農村環衛作業市場化。
考核是一把利劍。該區制定出臺了《大通區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考核辦法》《大通區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考核細則》等督查考核條例,進一步明確市場化公司作業標準,對市場化作業公司的日常工作進行嚴格的督查考核。截至2019年5月底,全區共收集清運農村生活垃圾7122余噸,各市場化作業公司共配備保潔人員253人,各類環衛車輛184輛,農村市場化作業區域內共設置分類垃圾桶3278個,目前覆蓋率已達到百分百。
全力攻堅,打好污水廁所整治硬仗
大通區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淮南市大通區農村生活污水專項規劃》(2017-2030),確定農村生活污水近期處理規模為0.575萬噸/天,遠期處理規模為1.045萬噸/天;近期(至2020年)規劃包括主干管道35.702km、污水泵站2座、污水處理廠(站)13座。同時,明確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及自然村三種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做實經費保障,保障工程實施。此外,嚴格落實“河長制”,將淮河洛河段、上窯段納入市級“河長制”管理范圍,將高塘湖等內陸水體納入區級“河長制”管理范圍,織牢織密治水生態鏈和責任網。
強力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從2018年開始,大通區在馬廟村先行先試,在全區范圍內進行廁所改造,實施農戶無公害化廁所改造,優化鄉村、集鎮、道路、景點景區廁所布局。制定農村改廁質量管理制度,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和監理制。建立農戶改廁檔案,實行一戶一檔,規范管理,同步制定后續養護工作方案,真正做到“建起來、用起來、管起來”。按照“邊整治、邊宣傳、邊引導”的工作思路,堅持引入群眾全程參與機制,提升群眾滿意度。2018年,全區共改造廁所1980戶。2019年,全區共籌措改廁資金共計42.5萬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130戶整村農戶廁所建設施工,在美麗鄉村示范村共興建了10余座公共廁所。
全民參與,唱響農村環境整治大合唱
環境整治宣傳先行。該區采取懸掛宣傳橫幅、刷寫墻體標語、制作宣傳展板、制作公益廣告、發放致群眾一封信等形式,營造濃厚氛圍。同時,注重示范引領,開展文明戶、衛生戶、清潔戶評選等活動,推行衛生責任書簽訂和“門前三包”“網格化”管理等做法,引導農村居民自覺投身專項整治,奏響環境整治大合唱。
九龍崗鎮建立黨員干部微信群,自發組建一支由退休黨員干部組成的“夕陽紅”義務巡邏隊,擔當農村環境整治的宣傳員、示范員和服務員。洛河鎮推行“一線工作法”,將調度會開到鄉村,現場相互觀摩學習先進經驗,大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上窯鎮注重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建“黨員志愿突擊隊”;指導各村制定《環境整治村規民約》,引導村民投身整治行動。孔店鄉優先選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為村保潔員,助力脫貧攻堅。
“三大革命”,奏響了鄉村變奏曲。放眼大通鄉村,跳動美麗音符,幸福笑容洋溢在每一位群眾的臉上。(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潘雪潔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