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區積極探索提升巡察質效
地域小、人頭熟,巡不深、察不透……開展縣區黨委巡察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熟人社會”干擾,工作起來縮手縮腳,礙于情面不去深挖細查,缺乏揭短亮丑的勇氣,影響巡察監督質效。
面對“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如何用巡察利劍破解?
強化責任擔當,嚴格回避制度,建立巡察后評估制度……近年來,謝家集區委巡察機構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積極破解“熟人社會”對巡察工作的干擾,充分發揮巡察“顯微鏡”和“探照燈”作用,全面提高了巡察工作質量。目前該區共開展11輪巡察,發現問題386個,移交問題線索55個,巡察利劍作用彰顯。
加強警醒,壓實責任,讓巡察人員放下思想“包袱”,遠離“熟人”干擾。
每輪巡察前,謝家集區委巡察辦都組織全體巡察組人員簽訂《中共謝家集區委巡察工作紀律承諾書》,通過簽訂承諾書強化他們的自我約束。在每輪巡察動員部署會上,該區巡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都要作巡察動員,并對巡察人員進行警醒教育,提醒每一位巡察干部,巡察是一場實打實、硬碰硬的“政治體檢”,巡察紀律是不能觸碰的紅線,要不斷提高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積極探索,創新“三次回避”機制,讓巡察干部放下“人情”包袱、“說情”壓力,大膽開展工作。
謝家集區委巡察辦堅持巡察工作任職回避、地域回避、公務回避的原則,在提出被巡察黨組織對象時,先將巡察組組長、副組長和被巡察黨組織、被巡察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作第一次回避;在每輪抽調巡察干部時,根據干部信息登記表中需回避的情況作第二次回避;在每輪巡察前巡察干部加強自查,主動提出回避申請,作第三次回避。“三次回避”制度,將被巡察單位的圍獵、拉攏擋在門外,立直巡察腰桿,有效減小了“熟人”影響。
“角色互換”,筑牢巡察權力“籠子”,倒逼巡察人員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每輪巡察結束后,謝家集區委巡察辦都對被巡察黨組織進行問卷調查,讓他們對巡察組及巡察人員的表現進行打分,嚴防“燈下黑”。同時根據巡察組工作人員表現評定優秀、稱職、不稱職等級,巡察人員的表現情況向組織部門和原單位進行反饋,對巡察表現非常優秀的巡察干部向組織部門推薦,作為區委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巡視巡察是國之利器、黨之利器。開展市縣巡察是把巡視利劍直插基層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措施。”謝家集區委巡察辦負責同志表示,今后要在巡察工作中創新巡察方式,堅決踢開“說情風”、“關系網”的絆腳石,有效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記者 何婷婷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