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醫院,許多市民首先想到的是,穿著潔白大褂、戴著聽診器,仔細問診的醫生或溫柔細心的護士。其實,還有一個群體,在輻射環境下勤奮工作,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工作,工作量之大、細節要求之高,不亞于臨床醫生和護士,默默地為全院醫療工作的運轉,提供最可靠的依據和保障——他們,就是醫學影像科的醫師、技師們。他們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只是默默堅守崗位埋頭苦干,不論在哪兒,都有一種踏實、奉獻的精神。在淮南朝陽醫院,影像科猶如醫院的航母,承載著醫院全面而又重要的輔助檢查。作為影像科負責人之一的段華秀副主任,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團隊一起“扛”起繁重的影像科室任務。
巾幗不讓須眉
8月12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淮南朝陽醫院影像科,蜂擁而至的人群早在這里等候檢查。影像科的工作特點和臨床不同,大多是給患者拍片,需要檢查患者很多,一些患者等待時間長,會有急躁心情。只見段華秀經常穿梭在候診大廳,觀察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用溫柔的語調,親切的語言化解患者煩躁的情緒。
大約半小時,段華秀總算稍微清閑一會,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也趁機與其聊了一會。據她介紹,1989年,意氣風發的段華秀來到朝陽醫院應聘,沒想到自己一干就是30年,由于她勤奮好學,本著“先做人 后做事”的準則,嚴格要求自己。1994年擔任護士長,2006年,獲得本科學歷,并多次獲得市“新長征突擊手”優質服務標兵、區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及朝陽醫院“最佳個人”等稱號;并擔任全國、省、市影像技術相應專委會委員,2016年,在安徽省第二屆影像技術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她帶領科室技術人員提高業務技能,培養出了一批批作風優良,能打硬仗的隊伍。
“扛事兒”的團隊
在談到影像科的其他同事時,段華秀感慨地說道:“影像科的這群人踏實、能扛事兒。”她說,去年的四、五、六月份,因請產假病假的因素,影像科一下子少了五個人,當時拍片的人很多,在崗人員一個頂兩個人用,大家齊心協力,不辭辛苦,最終把活都給頂了下來。一些患者拍片子,需要下床上機,可是患者躺在床上不便下床,患者的家屬常常是一個人,又干不了,影像科的一些男技師便把這屬于家屬的活,攬在自己身上,不是抬,就是背,技師李翔就經常將患者背在身上,上下樓的跑,經常累得滿頭大汗,令患者家屬十分感動。
段華秀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說,在一些市民眼里,對影像科醫生、技師們存在誤解——影像科的工作很簡單啊,搗騰搗騰儀器,然后電腦會自動生成片子和結果。其實,冷暖自知。影像科醫生的工作很辛苦,他們不僅僅需要熟悉各器官的解剖結構,尤其斷層解剖結構,還要熟練掌握X線透視、拍片,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CT)與磁共振成像(MRI)等醫學影像操作技巧以及閱片技術。除了這些硬技術之外,一個高素質的影像科醫生還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在精準醫學的大背景下,臨床診斷治療更是離不開影像科醫生。記得在今年的1月份,一名姓高的女士體檢,段華秀發現對方的肺部有一點點陰影,她憑著多年的經驗認為,陰影有很大問題,便建議對方做進一步檢查,誰料,對方不以為然,段華秀幾經周折,最終聯系對方并督促其盡快檢查,經過專業醫生確診和手術,高女士逃過癌魔一劫,為此高女士專門制作一面錦旗,一表自己的感激之情。
段華秀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影像科有30人,其中15名醫生,15名技師,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工作,平均每天要完成各種檢查達400人/次,加班加點檢查已成常態。為此,2015年和2018年,影像科榮獲朝陽醫院“優質服務科室”稱號。正是這一群人每天面對著超負荷的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不分晝夜的為臨床一線保駕護航。
圖:段華秀正在和同事們分析影像圖片( 記者 冉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