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柏雪 通訊員 孫思奇)要想富,先修路。農村道路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先行軍,也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先手棋。農村道路修好了,群眾才能走得“安心”,過得“開心”。倘若修路方“偷工減料”“瞞天過海”,擅自降低工程標準,不顧工程質量,再加上監管方“走馬觀花”視而不見,那么建成的只能是“豆腐渣”路、“紙片子”路。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豆腐渣工程”遲早會現原形,也終究會被群眾發現。
近日,鳳臺縣丁集鎮耿王村馬莊生產隊村民致電市長熱線反映,村內正在修建生產路,其認為工程質量不合格,路面僅用黑矸石簡易鋪墊,既不平整也不達標。接到反映后,市長熱線立即聯系鳳臺縣政府調查處理。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趕赴現場查看,核實在建的部分路段未按設計圖紙施工,將原定碎石墊層擅自改為黑矸石墊層,已影響到工程質量。之后,工程監理單位立即責令施工方限期整改,并按照工程建設合同,對其進行追責。
小道路關系大民生。農村道路要想成為群眾點贊的致富路、民心路,需要建設者拋棄私欲,用“良心”筑路,按標準修路,不做“偷油吃的耗子”;需要監管者不做“甩手掌柜”,守好“責任田”,嚴把“設計關”“材料關”“施工關”,讓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讓群眾在小康路上越奔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