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淮南文化、旅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面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興文化業態不斷涌現,文化事業穩步推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淮南的文化在守正、傳承、創新中,綻放出動人的時代光彩。
文化傳承 歷久彌新
淮南現有國保單位8處、省保單位26處、市保單位58處,其它文物單位720處,以壽州窯、戰國至漢代古墓葬、古城墻等古建筑為主要地方特色。有“淝水之戰”古戰場遺址、“淮南蟲”古化石遺址等重要歷史文化遺址。全市現有國有博物館、紀念館7個,非國有博物館3個。日軍侵占淮南罪證遺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國保”單位,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不僅如此,淮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特色鮮明,有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省級代表性項目25項,市級代表性項目45項。“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等品牌活動影響廣泛,成為靚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壽縣被確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鳳臺縣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惠民 深入人心
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9個、博物館2個、教育館1個、紀念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73個、農家書屋832個,全部實現向公眾免費開放。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戶戶通、農家書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市文化藝術中心等重點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廣播電視覆蓋面持續擴大,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市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比1978年均有大幅提高。
堅持面向基層、 貼近群眾,將“文化惠民”活動品牌化、系列化、經常化。推出“四進一下”文化惠民演出工程、文化進社區扶貧助殘工程、少兒藝術精品工程、基層文藝人培養工程。推出“大地歡歌”淮南市社會文化展示活動,該項目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社會文化政府最高獎——全國“群星獎”。
文藝創作 成果豐碩
最近幾年,我市公共文化、書畫創作、動漫作品等榮獲多項國家、省級重要獎項。舞蹈《千里長淮一條線》榮獲第十六屆全國“群星獎”。動漫系列片《淮南子傳奇》榮獲中國動畫學會“美猴獎”和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動畫片獎。推劇現代劇《鳳橋明月》、花鼓燈情景歌舞劇《俺爺爺的花鼓燈》獲選省“五個一工程獎”……
一大批少兒精品節目先后在全國“蒲公英”獎、“小荷風采”獎、少兒戲劇“小梅花”獎、國際少兒藝術節等文藝演出和比賽中摘金奪銀。2011年,淮南少兒藝術被確定為首批全國唯一的少兒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淮南少兒藝術在全省乃至全國獨領風騷,被譽為安徽繼黃梅戲、花鼓燈后的第三大“文化現象”。
旅游發展 穩步提升
近年來,我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等主要旅游經濟指標穩步增長,旅游業總收入占GDP的比重超過5%。
八公山旅游節的成功舉辦,使得淮南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增強,區域性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
淮南旅游業從散在的零星景點,發展到目前已形成了涵蓋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游商品生產企業、旅游餐飲購物、旅行社、旅游汽車公司、旅游租賃和旅游咨詢服務等門類齊全的旅游產業體系。(記者 付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