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堅定不移打好轉型發展系列組合拳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通區堅定不移打好轉型發展系列組合拳,大力實施工業強區、生態立區、商旅興區、城鄉一體化四大戰略,著力建設戰新產業發展基地、現代商貿物流基地、綠色農副產品基地、宜居宜業宜游基地,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通由資源枯竭型城區變身為“產城一體、青山綠水”東部新城區。
生態立區,引領綠色發展
【新聞故事】
“每天早上,我吃完早飯,就來公園散步,這兒花草樹木茂盛,空氣清新,是個休閑鍛煉的好地方。”今年82歲的沙德全老人是土生土長的大通人,他所說的好地方,就是家門口的大通濕地公園。在沙德全老人的印象中,這里曾經是荒蕪的采煤沉陷區,經過提升改造,公園以其優美的環境和秀美的景色,成為周邊市民健身打卡的網紅地兒。
【延伸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改變沉陷區生態環境,我市利用“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實施了廢棄礦山綜合治理項目,讓曾經千瘡百孔的九大采煤沉陷區蝶變成為賞心悅目的濕地公園,成為淮南資源枯竭礦區生態環境修復的“一張名片”。
大通區堅持“生態立區”,引領綠色發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空氣優良率達到80%以上。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加快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實施高塘湖撤網還湖,加快鄉鎮駐地污水管網建設。堅決打響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全面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推進垃圾分類處理,開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
法治力量,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新聞故事】
5月23日,大通區人民檢察院主要負責人先后走訪了淮南市金達利蓄電池有限責任公司等5家民營企業,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法制需求,切實增強檢察服務針對性、實效性。8月21日,大通區人民檢察院開展了“檢察護航民企發展”主題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企業家代表走進檢察機關,零距離感受檢察工作,面對面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
【延伸閱讀】
民營經濟是振興大通的主力軍。大通區人民檢察院積極發揮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先后出臺了《大通區人民檢察院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實施方案》《關于建立健全檢察機關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的意見》,僅今年上半年就走訪10余家轄區內的民營企業,及時了解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司法需求,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了更加安全、公平、誠信的法治環境。
法治力量,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大通區深入實施“民營富區”戰略,大力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目前,全區共擁有“專精特新”企業9家,富華服飾成功入選國家級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企業,樂森黑馬成為“專精特新”掛牌上市企業,區屬企業獲得工業精品、技術中心等名號達10余個。目前,全區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分別達到2077戶、6371戶、148戶,2018年全區民營經濟比重達到47%,機械制造、服裝加工、樂器制造等產業走出國門遠銷歐美。
“四點半”學校,讓職工安心就業
【新聞故事】
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4時30分,洛河鎮村民方乃梅都先去學校接孫子,然后把他帶到淮南市步瑞吉制衣有限公司創辦的職工子弟“四點半”學校。學校就在公司里,那里有專業的老師輔導孩子功課。等到6時下班,方乃梅才帶著孫子一起回家。這樣的工作“福利”讓方乃梅十分滿意,她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了十多年。
【延伸閱讀】
淮南市步瑞吉制衣有限公司是我市較大的服裝生產企業,現有的500名員工中95%以上都是婦女。由于忙于企業生產,很多職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為切實解決企業職工的后顧之憂,企業克服場地、資金等困難,創辦了職工子女“四點半學校”,并聘請了2名教師,免費向43名職工子女提供課后輔導。放學后,孩子們在這里寫作業、做功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學習成績普遍提高,受到職工們一致好評。
企業暖心,職工安心。近年來,步瑞吉制衣發展蒸蒸日上,主要產品有夾克、休閑服、童裝、工裝等系列服飾,產品遠銷到歐美、加拿大等國家,年均產量120萬件套,產值7000萬元。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500萬元,利潤總額800萬元,上繳稅金200多萬元。2019年上半年已完成銷售收入4000萬元,生產訂單始終呈飽和狀態。(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