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淮南市潘集區夾溝鎮依省、市、區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推進以農村廁所、污水、垃圾專項整治的“三大革命”和以“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村莊規劃建設提升行動“三大行動”, 集中開展了人居環境大突擊、大攻堅、大整治。通過整治,村民的人居環境意識明顯增強,環保、環衛意識明顯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10月,正是金秋收獲季節,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位于夾溝鎮西北部的林場村,沿途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彎了腰,一派豐收景象。雖然今年總體干旱,但得益于這里的水網交匯,灌溉條件好,附近的水稻長勢旺,蟲害少,收成卻是好于往年。
更讓村民心里高興的是村莊的環境經過整治得以美化:家家戶戶門前干凈整潔,鄉村道路在色彩斑斕的樹葉映襯下秋色盡顯,路旁隔段置有垃圾桶,讓人不忍心隨意丟棄垃圾而影響環境。鄉村公廁也粉刷一新,外墻面繪著桃紅柳綠的鄉村畫卷,場地大些的公廁旁還建起了小橋流水布景。村中昔日的臭水塘變成了水榭涼亭,休閑溜達此處還可見魚兒游過,讓人心情舒暢。
更值得一提的是林場村還建起了一處“知青園”留住鄉愁。這是應當年下放知青要求而興建的:1975年,為響應國家“上山下鄉”運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67名知青到林場村從事生產生活,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到1977年,知青們分三批陸續返城,現在知青們每年都會回到林場村緬懷過去,回憶以前的知青生活。
“知青園”占地面積150余平方米,在展覽室擺放著當年毛主席的圖像,擺放著當年報刊書籍、擺放著當年從事生產生活的用具,更是擺放著當年知青們美好回憶。當年知青們生活生產的地方,林場村將一直予以保留。現在,“知青園”已成為林場村里一道亮麗風景線。
據了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林場村共投入機械318臺次,累計動用農用清運車420臺次,人工640工時,清理溝塘10條,清運陳年垃圾和溝塘漂浮物900余噸,平整土地8000余平方米,拆除危房10間,拆除旱廁32處,新建衛生廁所26個,填埋無功能水塘1處,累計投入整治資金9萬余元。下一步,村里將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著力提高群眾參與意識,將林場村建設為更清潔、更舒適、更美麗、更宜居的美麗鄉村。
為強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夾溝鎮黨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內容,明確整治重點和整治時限,實行網格化管理,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加強督查調度,實現有效融合,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升到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去部署,實現了環境整治、戶廁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目同步推進和實施。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按時間節點和整治任務大力推進,確保夾溝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上新臺階。(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