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壽縣雙廟集鎮周崗村,在村委會東邊,抬眼望去,地勢錯落起伏,層林簇生,800畝桃樹林嵌布其中,與崗地湖泊依偎相伴。園內的工人正駕駛著微型旋耕機來回穿梭,施肥培土、剪枝整形,桃林中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令人想不到的是,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野草滋生、莊稼不興的荒涼地。一名退伍軍人的到來,盤活了這塊看似無用的土地,帶領群眾種桃樹,雖歷經艱辛,終開花結果。這名退伍軍人就是趙挺。
趙挺今年42歲,是壽縣城關人。19歲那年,趙挺在政法干校畢業后放棄分配參軍入伍,光榮地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服役的每一天,都刷新著趙挺的成長。1998年春節某夜,山東臨沂突發山火,情況危急,趙挺所在連隊迅速投身救火行動,雖幾次身陷火海,趙挺毫不畏懼,經過徹夜奮戰,山火撲救成功。趙挺因表現突出被授予優秀士兵稱號。部隊的錘煉不僅給了趙挺強健的體魄,更磨煉了他敢于拼搏的堅強意志。
1999年趙挺光榮退伍,他懷揣創業夢想南下廣東打拼,擺地攤、做導游、開車租車、干銷售,歷經十幾年的風雨坎坷,他從一文不名的打工者到自己創辦公司掙下了千萬資產。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挺對家鄉的羈絆之情日益強烈。回鄉創業,造福桑梓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
2017年初,伴隨著壽縣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和各項惠商措施的出臺,在壽縣招商局的主動牽引下,趙挺返回壽縣考察發展項目,后決定返鄉投資,以果桃種植先行,探索發展生態農業之路。
趙挺在走訪縣域鄉鎮時,將目光鎖定在雙廟集鎮周崗村一片名叫“曬網灘”的崗地上。這里地勢高、道路崎嶇、引水困難,是傳統農業發展的致命傷,卻是果桃種植和培育的絕佳條件。
在尋找果桃品種的過程中,山東沂蒙山深處農家培育的新品種引起趙挺的注意,他當機立斷買下“版權”,重金禮聘桃園主人來壽縣指導培育。目前,該品種落戶“曬網灘”,更名為“壽州壽桃”。
擼起袖子,說干就干。2017年10月,在壽縣雙廟集鎮的支持下,趙挺流轉800多畝土地,再次拿出當年吃苦敢干的拼搏精神,從土地平整到瓦舍興建、從購苗貨運到施肥培育,泥巴裹滿褲腿,無事不親力親為。
為了掌握先進的果園管理培育經驗,經朋友介紹趙挺前往日本廣島一農場參觀學習。他因地制宜,把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應用到管理實踐中。800畝地堅決不用一滴除草劑并且全園覆草,為了使得因多年耕種施入大量化肥除草劑造成的土壤板結問題得到徹底改善,園區投入近20萬元用于人工機械割草,雜草收割后慢慢腐爛在地里,再用微耕機翻旋入樹盤下,成為優質肥料,同時減少了病蟲害。為了不使用農藥生物殺蟲殺菌,桃園的技術人員正在研發一款糖藻氨基酸葉面肥,目前研發工作已接近尾聲,等待送檢后規模化生產,預計年產100噸左右,不僅滿足自用還可以批量銷售。
創業的道路上,趙挺退伍不褪色,責任更擔當,園區招聘的工人除了核心技術人員,剩下的全部是貧困戶,目前已帶動36戶貧困家庭就業。住在園區附近的貧困戶李士軍,夫妻倆都有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趙挺得知后,將其聘來務工,讓他打掃園區衛生,并做些簡單的修剪工作。
目前,趙挺的“桃花園區”規模已然成型,又利用養桃空閑期,相繼興建起多處雞舍、鵝舍,嘗試發展養殖業,養殖產生的天然肥料同時反哺于桃林培育。趙挺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對未來的產業布局有了更詳細的規劃。再過兩年,點線結合,將園區打造成林下經濟綜合體,成為遠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造福一方。(記者 張昌濤 通訊員 孫琴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