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連續幾年幫助我養羊,鄉農技人員定期來幫助疾病防治,我已經養殖肉羊100多只,一年能收入20000元以上,有黨的好政策,我還想擴大規模,把養羊的一些經驗傳授給愿意養羊的鄉鄰,和更多的貧困戶一起靠勤勞脫貧致富奔小康”。進入2020年,潘集區古溝回族鄉溝北村村民李俊田對脫貧致富有著自己的計劃。
近年來,潘集區古溝回族鄉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脫貧質量意識,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不斷擴大產業扶貧覆蓋面,激活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既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又提高了扶貧對象脫貧質量。
古溝回族鄉扎實做好貧困人口的動態調整,應納盡納,以貧困退出為重點,嚴格標準和程序,提高退出質量。做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利用身邊的典型脫貧事例激勵更多的貧困戶,催生貧困戶內生動力。同時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爭取社會扶貧力量。并堅持一村一規劃、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重點在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上下功夫,將扶貧產業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有針對性選擇扶貧產業,扶持有條件、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產業,讓貧困人口捧上生態“鐵飯碗”,走上綠色脫貧路。
李俊田是古溝回族鄉溝北村因殘致貧的貧困戶,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及時給他家4口人辦理了低保,還給他辦理了殘疾人補貼,2015年,鄉里幫助他家養殖肉羊,2016年給他家爭取3600元自主發展資金,養殖肉羊30多只,加上光伏發電,土地等其他收益等,當年他家收入達到20000元,并順利實現了脫貧的目標。2018、2019年,李俊田又申請了16000元自主發展資金擴大生產。從2015年養殖10多只肉羊,2019年,肉羊養殖已達到了100只,而且還建成了污染源處理設施,實現了健康養殖,他家全年收入突破了4萬元。
2014年,古溝回族鄉建檔立卡貧困387戶1210人,有貧困村2個。2017、2018年,2個貧困村順利出列。截至2019年底,全鄉已有379戶1183人脫貧。發展產業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長久之計和根本出路。
“我在工廠上班一個月開2000塊錢左右,工作環境也好,離家也近能照顧家庭,收入也穩定,2018年我家就順利脫貧了”,新河村村民程玉鳳被安排到一家服裝加工廠上班,在扶貧車間做縫紉工拿計件工資,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也加快了她家的脫貧步伐。
古溝回族鄉在脫貧攻堅中緊緊圍繞本地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始終把抓產業發展作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要抓手,堅持走生態種植、養殖特色產業并舉、二三產業兼顧的發展之路,2019年全鄉新增自主產業發展項目62個,村集體產業發展2個,171戶貧困戶光伏電站已收回成本,每戶每年獲得收益3000元。該鄉依托糧油加工等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280人,帶動192戶貧困戶參與企業發展分紅,讓更多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不返貧。2019年,該鄉積極爭取申請項目資金180萬元,修建生產路渠,疏浚排澇溝等,大力改善農業生產設施,為發展一村一品創造了便利條件,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的扶貧助農之路。
“我們將堅持扶貧產業項目帶動,切實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增收,將大力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夯實產業基礎,并且幫助貧困戶謀劃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種植業、養殖業項目!惫艤匣刈遴l扶貧工作站負責人介紹,黨委政府將做好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一系列服務,確保建成一個項目形成一個產業、脫貧一批貧困戶、安排一批貧困戶就業,從而促進村集體經濟壯大,貧困戶持續增收的目標。(記者 柏松 通訊員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