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生態優先發展戰略,推進縣城園林綠化建設,實現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功能布局與生態景觀積極統一,鑄就綠色生態的“金字招牌”——壽縣榮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追逐綠色之夢,用綠色打造美麗城市!
近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名單,壽縣位列其中,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這是壽縣繼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后獲得的新一塊“金字招牌”。
科學規劃,增綠添景錦繡繪藍圖
作畫必先立意,意高則高,意遠則遠。對于壽縣來說,規劃是龍頭、是先導,引領城市綠化的整體效果。
2016年,壽縣縣委、縣政府抓住成功申創省級園林縣城的有利時機,乘勢而上,及時啟動了申創國家園林縣城工作。為加強申創工作領導,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縣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創建工作高效開展。
壽縣編制完成《壽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5-2030年)》,制定了《壽縣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等文件,先后出臺了生態環保監管、市容環衛、綠化建設、養護管理、古樹名木保護、公園管理等規定,使綠化管護步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規劃高起點,設計高品質。一幅幅“縣城花園”的規劃書和效果圖掛在了全縣各個項目部,既引領了工作,也鼓舞了士氣。
立意已定,成竹在胸。縣委、縣政府以“六城同創”為統攬,以“南工北旅生態縣”建設為抓手,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落下濃厚一筆,努力打造藍天碧水、街綠城美的生態宜居城市。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人在綠中,城在園中”,在科學的規劃引領下,壽縣的美好愿景如今立體呈現。
城市綠網,一街一樹生態重引領
綠色是城市的生命,更是園林城市的核心。走進壽縣城區大街小巷,綠樹成蔭、滿目蔥蘢、碧水潺潺、鮮花綻放……人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市更宜居。
畫卷鋪開,掣筆生風。
壽縣緊抓“增綠”重點,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積極實施“綠滿壽州”“景觀道路”“城市公園”工程,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森林綠地系統。縣城綠地面積765公頃,公園綠地、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全面提升,形成了1000米見公園、500米見水景、200米見街頭游園、處處見綠色的城市景觀和“森林環抱、水綠滿城”的綠化格局。
壽縣突出“活綠”亮點,展現新城魅力。著力實施環保提升行動,強力推動工業涉氣企業轉型升級,全面整治小散亂污企業,加強重點環節管理,大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嚴厲打擊淮淠河非法采砂,強力推進黑臭水體和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一幅“水在城中走、城在水邊立,水城一體、城水交融”的壯美畫卷,正在壽縣徐徐展開。
優化環境,惠之于民滿眼皆風景
優化、提升人居環境,是壽縣創建園林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過程中,壽縣堅持以創促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載力為目標,全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實施后,壽縣全力推進古城區文物保護修繕、街區整治、水體整治、立面改造、基礎設施綜合改善等重點工程,大力建設綠色新城,完善城區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全域旅游,努力創建壽縣古城5A級景區。
如今,壽縣的城市骨架路網基本形成,微循環基本暢通。在生態停車場里,新增停車位近1000個。公共供水用水普及率98%,所有道路均鋪設污水管網,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1%,污泥處置率100%。
如今,壽縣建設市級標準化示范社區23個,加大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及沿街立面改造,強化居住區配套建設,健全教育、醫療、體育、文化、便民服務等各類設施,有效滿足了居民生活、娛樂、健身方面的需求。
在壽縣,綠意比比皆是,綠意越來越濃……“楚山重疊矗淮濆,堪與王維立畫勛”。幾經探索,幾番努力,一座依山濱水的人文旅游之城、生態活力之城、山水園林之城、和諧宜居之城,崛起在淝水之畔。今天,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再展英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中外來賓!(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