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草莓賣到5至12元,從去年12月份一直能賣到今年5月份,100畝地草莓就有200萬元的收入,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在潘集區泥河鎮黑土李村,李兆春的家庭農場非常忙碌,每天都有40多名工人采摘草莓,再送到曹庵批發市場。
近年來,潘集區在實施民生工程中,把發展家庭農場作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培育新型農業和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鼓勵貧困群眾、返鄉農民、致富能手等人群,巧用資源優勢建立家庭農場,并以土地流轉、代管托管、提供種子、產品回收、入股分紅、吸納貧困戶進農場務工等多種方式發展瓜果蔬菜種植,通過產業扶貧破解脫貧難題,讓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
家住泥河鎮黑土李村的貧困戶袁傳信,2017年開始在李兆春家庭農場務工,從事草莓采摘和施肥打藥等比較輕松的工作。“一天有60塊錢收入,一個月能開1000多塊錢。收入穩定,又能照顧家庭,我感覺特別的知足。”袁傳信一邊采摘草莓一邊說。
據了解,在李兆春家庭農場雇傭的40名工人中,貧困戶有8人。這些貧困戶通過在家庭農場務工,既學到了種植果蔬技術,又拓寬了收入渠道,為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打下了基礎。
李兆春家庭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還準備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申報省級家庭示范農場,擴大種植面積,引進新的品種,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走共同富裕之路。
潘集區家庭農場的不斷發展,同時也推進了農業的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為做大做強名牌農產品,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據了解,潘集區目前蔬菜瓜果種植面積13.8萬畝,產量32.5萬噸,產值近5億元。在產業扶貧等各項政策的共同支持下,2019年底,潘集區共出列貧困村34個,脫貧7177戶17721人,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6.84%下降到目前的0.072%。(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李 銳 石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