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文明用餐 你響應了嗎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一些人想起了一句古訓:病從口入;同時,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制、文明健康用餐等也成為當下人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國內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向社會發布《文明餐桌行動倡議書》,倡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推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提倡自我防護意識,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但在現實生活中,文明餐桌行動似乎并沒有引起一些人和一些餐飲單位的關注及重視。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就此走進一些餐廳進行了調查。在一家檔次較高的飯店,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一個可容納16人就餐的包廂內,所有食客面前都沒有擺放公勺公筷,只是在少數幾道菜的盤子里擺放了公勺公筷,而且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注意到,這些食客在夾菜過程中,幾乎都沒有使用公勺公筷的習慣。
在一家中檔飯店,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先后走訪了幾個包廂,均沒看到飯店提供的公勺公筷,用餐者就更談不上使用公勺公筷了。一些餐飲單位的經營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好多食客似乎都沒有使用公勺公筷的習慣,更沒有要求飯店提供公勺公筷的訴求,所以他們無形之中也淡化了這方面的服務意識。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調查時也發現了一些可喜的現象,這就是在一些單位食堂,使用公勺公筷的情況要好于一些餐飲單位。
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說也喚起了一些人對日常生活習慣,尤其是不良習慣的反思。然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在推行過程中,無疑是風聲大,雨點小,甚至阻力重重。一些市民在面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談及分餐制時,大都顯出不屑一顧的態度。市民夏女士就直言不諱地說,在家中使用公勺公筷都很難,更何況是分餐。這位市民還舉例予以佐證:在不久前的一天午餐上,女兒的奶奶拿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我當時就制止了,并提出不要用大人用過的餐具給孩子夾菜,要用孩子自己的餐具給她夾菜。老人聽后,當即臉色就不好看,午飯也不吃了,扔下筷子就走了。當時,我們夫妻還為此鬧得不愉快,我老公認為是我嫌棄他的母親。夏女士說,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在自己家中實行分餐制,肯定是不現實的。
但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就目前疫情而言,分餐制非常有必要,但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還很漫長。要想縮短這個過程,人們必須轉變長久以來的用餐習俗。因為在咱們中國老百姓餐飲文化中,一個鍋里,一個盤子里吃飯的習俗已經延續了千百年,而且這種習俗早已讓人們感受到和諧、溫暖、快樂。現在如果讓大家特別是家庭成員來分餐,恐怕很多人都難以適應。
但不管怎么說,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對于大眾身體健康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最近,有媒體報道,中國百名學者聯合發布新時代文明工程倡議書,倡議全民攜手啟動有利于健康中國的“餐桌革命”,并呼吁踐行“一分二公三自帶”。“一分”就是分餐制;“二公”就是公勺公筷;“三自帶”就是自帶筷子。
面對尚未結束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每個人是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衛生習慣是否良好、生活習慣是否健康。其實,人們也都非常明白這樣一些道理:良好的用餐習慣不僅關乎社會的文明,也關乎你我的健康。特別是在目前的疫情防控期間,養成健康、衛生、文明的用餐習慣,可以有效切斷病毒“口口相傳”。因此,無論是在集體食堂、餐館酒店,還是家庭就餐,請文明用餐,守護健康。(記者 馮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