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古城曾為楚國的最后都城,是中國保存完善的七大古城墻之一。聚焦古城保護,在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壽縣代表團代表向大會提出了《關于要求制定地方性法規,立法加強壽州古城保護、管理、利用的議案》,市人大常委會將加強古城保護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并制定了《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條例》的制定,贏得廣大干群一致稱贊。一條人大代表建議催生立法保護千年古城,這是人大代表作用發揮的重要體現。”市人大代表、壽縣醫保局局長陳蕊激動地說。
代表提出建議,加強壽州古城保護
壽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3000年的悠久歷史,沉淀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擁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加強壽州古城的保護、管理、開發和利用,對壽縣乃至全市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文化傳承、環境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壽縣代表團人大代表經深入討論后,決定由市人大代表洪文政領銜、陳蕊等十余名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要求制定地方性法規,立法加強壽州古城保護、管理、利用的議案》。大會主席團審議通過該議案,市人大常委會將加強古城保護列入年度立法計劃。
《條例》獲全票通過,壽縣古城保護有法可依
為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壽縣縣政府及時組建條例起草小組,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壽縣人大常委會通過實地察看現場、請教專家、訪問群眾、組織代表座談等方式,聽取社會各界對古城保護工作的意見建議。起草小組形成初稿,并經壽縣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審議。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網上公開征求意見。
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上,壽縣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報告了《條例(草案)》的具體內容。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法工委負責同志分別從文化保護、立法要求、可操作性等方面,進一步征求人大代表及相關單位的修改意見,對條例草案再次修改、完善。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條例》獲全票通過,并經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批準,于2017年12月8日正式實施。
堅持立施并重,確保法規立得住、真管用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壽縣人大常委會開展了一系列執法檢查或專項調研活動,堅決防止重立輕施、立而不施。
2018年10月,壽縣人大常委會組織對《條例》貫徹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提出了進一步理清古城利用發展方向、完善古城保護規劃、理順保護管理機制、加大條例宣傳和執法力度、有序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等意見,交縣政府辦理。2019年初,壽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把《關于加大宣傳執行力度、推動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有效實施的議案》作為大會議案,交縣政府研究辦理。“通過連續兩年跟蹤督辦,對辦理結果進行滿意度測評;古城內停車、古建筑保護、干線管網混亂等諸多問題逐步破解;有序推進古城墻亮化、東大街路面整治、主街仿古立面改造、四角塘整治等重點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壽縣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縣人大常委會把古城保護管理作為一項經常化、持續性工作,讓古城保護管理走上了規范化、法治化軌道。“以前,巷子里電線、網線跟蜘蛛網一樣,立法保護以后,古城每天都有新變化”。居民劉新生感言。
代表持續發力,建議立法保護千年古鎮
隨著《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的有效實施,陳蕊等代表的責任感更強了。在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陳蕊等十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加強壽縣轄區內三個千年古鎮保護的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將此建議列為大會議案,并組成調研組對三個千年古鎮進行調研,形成了《關于淮南千年古鎮保護立法的調研報告》。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加強千年古鎮保護列入年度立法調研項目,并適時開展立法調研工作,推動千年古鎮得到更好的保護。
目前,古鎮保護發展已列入市、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的實施意見》《淮南市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都對加強古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的規劃、保護和發展作出明確規定;《淮南市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以壽州古城和正陽關、隱賢、瓦埠、上窯等古鎮為重點,推進實施古城整體保護利用工程和古鎮古街保護利用工程,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壽縣縣委、縣政府依托壽春、正陽關等古鎮的歷史文化遺產,推出“文化+鄉村”產品,初步形成以點帶面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通訊員 王 成 時 麗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