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孔店鄉大郢村境內有一棵絲棉木古樹,據《壽縣縣志》記載為宋代,樹齡約500多年歷史,2014年入選省一級古樹名錄。大通區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修復保護工作,制定科學保護修復方案,目前施工已完成,已申報驗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大通區全面落實三級“林長制”,在“護綠、管綠、增綠、用綠、活綠”上下功夫,守護金山綠水。據了解,大通區現有林地面積7995公頃,森林覆蓋24.76%,林木綠化率27.11%,現有活立木總蓄積量398122立方米。由市級“林長制”管理的林帶共4處,分別是舜耕山林區、上窯山林區、淮河岸線大通段生態防護林和206國道大通段森林長廊,區林長辦根據市級“林長制”管理的林帶分別配置了4名區級林長。圍繞林長制改革主要任務,每季度區級林長對各自林區召開不少于一次的林長制工作調度會。不斷完善鄉村級“五個一”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林長制改革示范點建設,率先完成全區“十四五”期間每年森林采伐限額編制任務。
進入秋冬季后,區林長辦、森防辦在全區境內開展了森林防火月宣傳活動,共計宣傳活動4次,在各鄉鎮、街道、村掛橫幅268條,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同時,嚴厲打擊亂砍濫伐及盜采林木違法行為,全年查處亂砍濫伐及盜采林木10余起,行政處罰4起,移交森林公安3起。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指導思想,強化消防隊伍建設,依托大通消防大隊建立一支由50人組成的訓練有素的消防隊伍,分別在上窯鎮、九龍崗鎮、孔店鄉各成立1支20人左右的防火護林員隊伍;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每年投入23萬元為各鄉鎮防火器材購置、維修、人員經費,并將該項資金列入區級財政預算;強化值班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切實把森林防火安全責任落到實處。(通訊員 潘雪潔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