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服務是供銷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也是供銷合作社的優勢所系、潛力所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圍繞鄉村振興的多種服務需求,扎實做好主業,立足自身職能,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不斷地改革示范和創新引領,拓展服務功能,不斷提升為農服務實力。
建設為農服務中心,開展土地托管服務。針對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的現實問題,大力推進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積10.7萬畝,通過規模化農機作業,糧食作物每畝增產10%以上,為農民節支提效約400元。建設為農服務中心,搭建為農服務綜合平臺,全市建成鄉鎮為農服務中心和村級為農服務站21處,形成了較強的耕、種、管、收、加等全產業鏈的服務帶動能力。立足農民合作社,密切與農民的組織和利益聯結,帶動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各類合作社達到200家,與3萬多農戶建立了緊密的經濟聯系。
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以“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模式實現村級黨組織強基、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民收入增加和供銷合作社發展的多贏。目前完成登記注冊村級供銷合作社25家。其中壽縣橋灣親民村級供銷社成立非公黨支部,村總支書記兼任黨支部書記,吸收能人大戶致富帶頭人入社,培養合作社積極分子入黨。該社流轉土地800余畝,種植菊花、中藥材、瓜果蔬菜等,去年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
建設現代流通網絡,暢通城鄉流通。不斷健全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加快改造傳統經營網絡,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進一步優化農資網絡布局,筑牢供銷農資服務品牌,逐步實現“賣農資”向“賣服務”轉型。統籌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與環衛清運體系有效對接,“兩網融合”。供銷社商貿綜合體、農村電商網點、村級綜合服務社分別達到10個、73個、1061個。(通訊員 郭 杰 記者 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