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統一托管經營,創建“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221模式,有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集體增益——有了“農管家” 飯碗端得牢
“今年4月份連陰雨、氣溫低,小麥赤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大,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市、縣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做好了小麥赤霉病的統防統治,統一托管經營的小麥和油菜基本上都獲得了豐收,農民也得到了二次分紅。”日前,記者在壽縣采訪時了解到,壽縣小甸集鎮楊圩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托管經營了本村和外村的4600畝耕地,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托管經營下,農業生產能力得到提升,增效明顯,參與投入的15戶大戶單戶收益達5萬元,農民每畝收益100元,村集體單季收益18萬元。
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統一經營
“我市地處江淮流域,常年稻、麥兩季輪作,但由于近幾年小麥赤霉病常年爆發,農民種一季小麥經常每畝虧損一兩百元,因此很多農戶不愿意再種小麥,只種一季水稻,‘冬閑田’嚴重。”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統一托管經營后,“冬閑田”現象得到緩解,2020年秋季,僅壽縣依托村集體托管的耕地就達到了100多萬畝。
“從2019年開始,我市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托管農戶耕地開展統一經營,成功創建了‘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的‘221’模式。”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吳震宇介紹:“我市創建的‘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模式,就是農民將耕地生產經營權委托給村集體,村集體將耕地劃片委托給專業的農業生產服務組織開展生產,并依托統一經營成立的農管家農業服務公司牽頭農技部門跟進到村指導各項技術服務,協助銀行跟進對村集體和服務組織給予生產成本貸款,農管家公司同時協助保險公司做好‘托底’工作,走出了一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集體增益,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
依托各級農村服務機構實施科學種田
糧食種植,良種良法是關鍵。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鳳臺縣農技推廣站為每個統一經營的村都派駐了農技幫扶人員,幫助其制定種植方案,指導引進優良品種。
“今年新集鎮試點村種的小麥都是種子公司繁制的良種,每斤高出市場商品麥價格0.2元。”鳳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秋,該縣53個服務組織從村集體統一托管了3.3萬畝小麥開展統一經營,在小麥種植中,實施了小麥高畦降漬生產新技術,全程機械化開溝種植、統防統治,平均每畝降低成本70元,實現了增產增效。
“合作社統一托管經營了新集鎮常廟村1190畝耕地,今年小麥畝均產量1100斤,銷售131萬元,創造了本地稻茬麥產量歷史新高!兵P臺縣瑞耕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合作社統一托管經營耕地,使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設備得到有效推廣運用,農業生產明顯增效,農戶二次分紅單季每畝近130元,村集體單季收益近13萬元,合作社單季收益32.5萬元。
創建統一管理服務平臺實行閉環管理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外出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偏大,‘點菜式’的單環節托管越來越不適應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需求!221’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農民、村集體和服務組織的歡迎!眳钦鹩罡嬖V記者:“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市招商引資組建了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公司,建立了‘統一經營’服務管理平臺,對服務對象、服務主體、支持主體進行統一登記,實行閉環管理。‘農管家’農業服務公司還建設了信息管理平臺,運用互聯網和衛星遙感技術為統一經營的村服務,在產量測算、成本記賬、受災定損方面發揮了作用!
“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托管農民的土地生產經營權時,首先是農民要自愿,同時還要經鄉鎮和村兩級黨組織的批準!笔修r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統一托管經營堅持的是共同富裕,農民不只是得了保底收益就撒手不管了,能勞動的可以參加田間管理,在收獲時還要測產并監督收獲產量價格,在扣除成本后,還有二次分紅。(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