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綜述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今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知識產權強市戰略,構建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四大保護體系,不斷織密織牢知識產權保護網,擦亮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金名片”。
截至10月底,全市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953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9.7件,同比增幅54%,增幅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市商標擁有量22707件,每萬戶市場主體擁有商標934件,獲中國專利金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安徽省專利金獎5項。省專利金獎數全省排名第四位。在全國率先同步完成了市、縣區兩級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沉甸甸的數據,折射出我市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呵護備至,關愛有加。
完善制度措施,夯實保護根基
市委、市政府把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推動力,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措施進一步得以完善和加強。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被列入市委深改委2021年工作要點、市政府對縣區政府的考核,建立了知識產權強市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若干措施》,印發了《2021年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要點》《全面建設知識產權強市推動淮南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文件。一系列制度措施,夯實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根基。
發力“嚴保護”,堅決打擊侵權假冒行為
我市嚴格落實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建立溝通聯系機制,加強新業態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了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訴調對接、案件移送工作機制,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順暢銜接,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堅決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市中院共審理知識產權類案件759件,其中新收知識產權民事案件388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09%;市檢察院受理涉及侵犯知識產權類案件26件79人,審查起訴5件15人;市公安局共立案知識產權案件15件,破案6件,抓獲嫌疑人40人,破獲省掛牌案件3件,公安部掛牌案件1件。市文旅局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800余本(冊、盤、盒),辦結和正在辦理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政處罰案件共4起。市市場監管局開展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商標、專利、地理標志侵權違法行為,共查處案件141件,罰沒款110萬元。數字背后彰顯了我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決心和成效。
構建“大保護”,保護能力不斷提升
知識產權保護不能單打獨斗,必須提高社會共治水平,營造知識產權保護濃厚氛圍。
我市主動加大知識產權執法監督力度。接受人大監督,主動報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及困境;舉辦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家座談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及建議;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依法公開行政執法信息,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統籌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今年以來共審查以市政府名義出臺的政策措施36份。
我市建立健全了社會共治模式。市中院、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出臺《關于推進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實施方案》,掛牌成立了淮南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公證機構辦理涉及著作權、商標權的知識產權公證129件。
突出“快保護”,不斷提升維權效能
我市加強跨地區、跨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發揮快速協同保護作用,為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行政裁決、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誠信體系建設提供支撐,切實提高了維權援助水平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
隨著中國(安徽)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淮南分中心獲批成立,專利、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領域的維權援助服務有了堅強后盾。
隨著我市建立知識產權行刑銜接,知識產權保護效率全面提速。市中院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案件跨區域立案、網上立案、電子送達、在線開庭等信息化技術普及應用;市市場監管局與河南周口、安徽省阜陽等市建立皖豫兩省十市跨地區知識產權執法維權保護合作協議,與江蘇省淮安市等23個地區建立淮河流域地理標志保護合作協議,進一步完善跨省間知識產權執法維護保護。
形成“同保護”,延伸涉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不斷延伸,我市加強海外維權援助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日益增強。
淮南海關(籌)通過“四送一服”等活動,走訪我市重點外貿企業15家,重點調研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宣傳知識產權海關備案的程序和作用,指導企業防范侵權風險,協作企業辦理知識產權備案。市知識產權局通過指導企業申請馬德里商標、PCT國際專利申請、工業品外觀設計海牙注冊等國際注冊體系,提前布局海外市場,有效防范了侵權事件的發生。(記者 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