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市民政部門突出“三個聚焦”,切實抓好基本民生保障,著力增進民生福祉,讓困難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抓制度建設、促有效銜接,讓困難群眾“安心”。市民政局牽頭制定了我市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實施意見的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分層分類、城鄉統籌、制度完備、高效順暢的社會救助新格局。制定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實施方案,保持農村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修訂低保、臨時救助操作細則和特困人員認定辦法,進一步細化社會救助認定標準、優化辦理流程。
抓提標擴面、促水平提高,讓困難群眾“舒心”。2021年7月1日,我市低保標準首次實現市域內統籌,全市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71元。市轄區和鳳臺縣城市特困人員年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13680元、壽縣提高到10800元;市轄區和鳳臺縣農村分散供養人員年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7560元、壽縣提高到7080元;全市農村集中供養人員年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8880元。2021年,全市累計保障157萬人次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供養人員,發放保障金7.7億元。投入資金100萬元為市轄區特困人員購買住院護理保險,有效緩解特困人員住院護理難問題。
抓優化服務、促快速救助,讓困難群眾“暖心”。我市低保、特困審核確認權限全部下放至鄉鎮(街道),2021年7月1日起,我市全面實現戶籍居民在本市實際居住地申請辦理低保、特困,縮短了審批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鄉鎮(街道)均設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實現及時、高效救助。2021年累計為453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937.4萬元,其中鄉鎮(街道)直接審批救助2515人次244萬元。
抓監測預警、促精準救助,讓困難群眾“省心”。我市制定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暫行辦法,確定認定的工作機制和信息化機制,建立對低收入人口的綜合救助幫扶格局。建設淮南市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匯聚、監測預警。關注重點人群,定期與鄉村振興、殘聯、醫保等部門開展數據比對,落實常態化幫扶措施。2021年累計比對、摸排各類救助對象3.3萬人次。
抓專項治理、促規范服務,讓困難群眾“放心”。我市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和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活動,全面梳理三年來專項治理中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對近親屬備案人員逐人排查,堅決糾正優親厚友等違規納入低保問題。會同駐局紀檢組建立工作聯動機制,開展經常性督查,對發現的問題下發通報,并跟蹤整改成效,確保精準救助。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