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一場特殊的“交接會”分別在安徽唐興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市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舉行。
當天,3家企業接收了來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其撰寫的“知識產權保護調查報告”。
所謂報告,即為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營和保護等方面進行“把脈問診”,并開出“方子”的“診斷書”。
為什么“診斷”知識產權?
去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描繪出我國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宏偉藍圖。隨后,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顯。
同時,知識產權是企業打開和立足市場的“基石”與“利器”。尤其近幾年來,知識產權保護更是成為很多科技型企業亟需補齊的短板。
今年2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改進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打響了新春第一記發令槍:聚力抓作風。2月13日,全市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暨雙招雙引會議召開,高標準、精細化、全方位優化全市營商環境。
市市場監管局貫徹落實省、市大會精神,認真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在走訪企業時,不少企業對保護知識產權提出了建議。
面對面聽訴求,實打實解難題。針對“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中企業提出的建議,市市場監管局邀請安徽專利信息服務(淮南)中心的專家們一起為唐興機械、萬泰電子、樂森黑馬3家具有潛力的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上門“診斷”服務,經過精細的調查研究,中心的專家們就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專利布局、風險防范、糾紛應對等方面,分別為3家企業撰寫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調查報告。
安徽唐興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專業從事液壓油缸、液壓機械設備制造和非開挖技術設備制造的民營企業。目前,企業對研發的每個模塊和零件都進行專利注冊,構筑保護體系,已成功申報7項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另有70項專利正在申報中,如此強烈的保護意識源于幾年前的一次“失誤”。
“在與一家央企合作過程中,按照對方提供的幾個參數,公司設計研發了用于建設大型冷凝塔的爬升設備,并取得了2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但由于沒有事先簽訂技術保密協議、明確研發成果歸屬,雙方就‘侵權’問題訴之法院。”唐興機械相關負責人唐飛說。
在唐飛看來,雖然最終法院判定兩家企業各占專利權的50%,但唐興機械不僅損失了近千萬元,更失去了對一個全新產業的開拓機遇。
“今天企業收到這份的‘診斷書’,更細致的指導我們企業申請馬德里商標、PCT國際專利申請、工業品外觀設計海牙注冊等國際注冊體系,更好布局海外市場,防范侵權事件的發生,這個指導對于我們企業上市很重要。”唐飛表示,根據“診斷書”,公司將開展好海外專利布局事宜。
“我們的這份報告也可以說是‘專利導航’,我們通過全球專利信息數據庫進行專利信息分析,并依據數據庫的信息資源為企業進行合理的產業規劃,為產業制定長遠發展戰略。”中心負責人耿為干介紹說。
“知識產權關鍵在兩個詞——創新、保護。知識產權首先來源于創新,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但僅僅埋頭創新是不夠的,政府有責任營造一個好的創新環境,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好知識產權;企業也要更重視自我知識產權保護,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只有保護、監管、自律都做到位了,整個市場才會變得更公平,經濟高質量發展才更具底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科科長施申紅告訴記者。
“書”中有“知本”,“知本”變“資本”
“這份報告就如一本‘診斷書’,‘病癥’、良方都有。”拿到“診斷書”的那一刻,3家企業負責人心中踏實了許多。
在他們看來,以前做企業,靠的是人脈、靠關系,完成資本積累即可,如今面對高質量發展下的新常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在創新路上更進一步,就必須提升“知本”。在未來市場,“知本”是更重要也是生命力更持久的“資本”,是賦予企業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所在。
這本“診斷書”切中了企業的知識“盲區”,也送來了“真經”。
去年10月,通過市市場監管局協調對接下,淮南潘集蔬菜協會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簽訂承保合同,為市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潘集酥瓜”投保“產業振興保”,保額50萬元。去年10月13日零時,淮南市首單知識產權保險正式生效。
“以前申報專利,只是研發設計人員憑感覺就一個創新點申報專利,但這次‘診斷書’里提及了‘專利圍墻’‘知識產權保險’,防止競爭對手繞過保護墻來侵權、在知識產權領域引入保險保障機制,這兩點是我們此前較少接觸的,值得借鑒。”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專利保護負責人黃健表示,對于準備上市的企業來說,“診斷書”是“大補”知識產權保護經驗。
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送來的“診斷書”的提示,淮南市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點擊“知識產權獎補申報”飄窗鏈接申報平臺,申報2021年度知識產權政策獎補。
作為電聲樂器出口生產企業,樂森黑馬生產的電吉他、電貝司、樂器音頻擴大器等產品遠銷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24個國家,入選2021-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通過加強創新研發,不僅擁有5個出口商標及1個國家專利,還取得相關產品的CE及ROHS認證,多次以安徽省唯一樂器參展商身份參加德國法蘭克福世界樂器展并入選中國樂器年鑒。”企業負責人李勇告訴記者,知識就是財富,創新驅動發展,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指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企業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有了一席之地,也打開了國際代工市場的大門,2021年產值4000余萬元。同時,企業以發明專利質押貸款1400萬元,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和樂森黑馬一樣,萬泰電子也以2項發明專利質押貸款1000萬元。
市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表示,改進工作作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該局還將繼續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上門診斷服務。同時,還會在園區開展銀企對接會,通過解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有關政策規定及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獎補政策,介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流程和方法。據悉,去年,共為31家企業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8886萬元,幫助企業實現“知產”變“資產”。(記者 張 靜 特約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