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健康驛站建成紀實
筑牢一座抗疫堡壘,阻斷病毒入侵腳步,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從4月7日10時進場施工到4月14日22時投入使用,只用了正常建設工期一半的時間就完成了八公山健康驛站的建設,這是一場攻堅克難的會戰,是一次與疫情競速的賽跑,更是一次對干部群眾執行能力、責任擔當的考驗。
統一調度,統一指揮,集中人力、物力,市區聯動、協同作戰,彰顯了上下齊心、共同抗疫的“淮南力量”;
組織千人大會戰,采取交叉平行、流水作業,七天七夜不停歇新建、改建成功分為A、B、C、D四個區域的健康驛站,刷新了爭分奪秒、好而又快的“淮南速度”;
一間間“標準單元房”里,舒適的設施、溫馨的提示、無微不至的關懷,更見證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淮南溫度”。
新建板房面積15000平方米、改造閑置辦公樓面積6500平方米,八公山健康驛站投入使用的850間單元房里,每一“房”都見證了“淮南力量”“淮南速度”“淮南溫度”。
匯聚力量:一線指揮一線調度協同作戰攻堅克難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將平時常備與戰時應急結合起來”“高質量、快速度建好隔離點。”全市上下統一思想,高站位深化認識,想方設法盤活閑置資源,加大隔離點建設和儲備力度。
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科學決策,相關負責同志高頻次實地摸排、反復研究,決定選擇已停產且遠離居民區的八公山區新莊孜礦改造建設八公山健康驛站。
在對原新莊孜礦兩棟閑置辦公樓進行改建隔離房間的同時,“利用新莊孜礦工業廣場硬化場地建設板房,省去了土地征用和基礎施工的環節,只需一半的投入即可建成相同規模的健康驛站,節省建設成本約3000萬元,縮短建設工期3天以上。”這既是一筆經濟賬,也是一筆效率賬,更加堅定了八公山健康驛站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健康驛站改造建設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
聞令而動,刻不容緩!市住建局、市重點工程建管中心接到指令后,立即組織協調在淮參與重點工程建設的央企、省企,集中人力、物力,優化施工方案,做到了方案設計、物資采購、人員調配并聯作業;供電、通訊、監控、給排水事事協同。八公山區舉全區之力做好原礦辦公樓改造、后勤服務保障等工作。
一線指揮,一線調度。與淮南礦業集團協調場地征用問題,與淮南東辰集團協調商定征用食堂……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力親為,協調解決問題。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隔離組主要負責同志每天現場督導,親自調度,破解難題;市住建局、市重點工程建管中心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八公山區相關負責同志吃住在現場,晝夜無眠、合力攻堅。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大局耽誤不得!
在八公山健康驛站建設群里,各建設單位不間斷匯報晝夜建設進度,有問題及時提出,相關單位第一時間解決,大家并肩作戰,不分彼此,有困難一起解決,只為加速建得更好更快。
快速召集大批工人進場是開工之初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從各個合作單位緊急召集各類工種的熟練工,高峰時期在場工人達近千人。每個工人入場都要辦理臨時出入證,24小時核酸檢測證明,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及時辦理。”市重點工程建管中心分管負責同志介紹說,設計完成后,同步聯系外地生產廠家調運600套板房,但是因為疫情造成物流不通暢,從外地進的材料進不來,交通等部門又及時協調辦理車輛臨時通行證,確保物料輸入通暢。
新莊孜煤礦原供電、供水容量無法承載健康驛站負荷。市住建局、市重點工程建管中心和八公山區積極聯系供電部門、水務部門及時完成水電增容。
八公山健康驛站污水池預埋和污水管網鋪設需要征用周邊土地,八公山區采取“先用后征”的形式,全力保障項目施工……
協同作戰,攻堅克難。一樁樁棘手的難事在各部門齊心協力下迎刃而解,工程建設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刷新速度:千人會戰火力全開晝夜施工全力攻堅
與時間賽跑,與疫情競速。雖然城市因為疫情按下了“慢行鍵”,但在八公山健康驛站施工現場卻跑出了“加速度”。
4月6日,市住建局、市重點工程建管中心組織建發規劃設計院勘察現場,連夜制定設計方案。
把戰斗堡壘從“紙上”落到“地上”。從4月7日開始,多家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安徽建工負責基礎土建工程;安徽中夢負責箱體安裝、水電調試;市建發市政公司負責建設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各建設單位分工明確,同步推進。
變“不可能”為“可能”!組織千人大會戰,實施三班倒作業,一天變成三天,火力全開,晝夜施工。
4月8日,在原新莊孜礦工業廣場的空地上,幾十臺工程機械緊張作業,挖掘機揮動著“臂膀”施工正忙,一輛輛裝滿建筑物資的貨車往來穿梭,工人們手腳不停,機械設備一刻不歇,爭分奪秒是現場最真實的寫照。
快!快!快!交叉平行、流水作業,節省時間、加快速度。
這邊場地上,工人們忙著支模,澆筑40厘米高的條形基礎,并采用高強度混凝土加早強劑,加快混凝土凝固速度;同步在有限的剩余場地上,開展單元房集裝箱的組裝。條形基礎完成后,立即安排大型吊車進行單元房的吊裝、調校,一排排“方艙”建筑拔地而起。
一環扣一環,一刻不松懈!“單元房”吊裝完畢后,室內同步開展水電、電器安裝等流水作業,室外污水池預埋和污水管網建設也在熱火朝天施工作業。
一個房間的室內電需要一名熟練電工連續工作8小時才能完成,高峰時期施工現場僅電工就有200多人在不停歇地布線槽、穿線、安裝開關、面板,整個板房建設僅室內電線就用了8萬余米。
因隔離點污水排放標準要求較高,市政公司投入近十臺大型機械新建5個污水池,容量達210立方米,并破除原來鋪設的鐵軌等障礙進行污水管網鋪設。
隔離區、緩沖區、清潔區、工作人員通道、隔離人員通道,不同區域之間以物理隔斷方式進行分離,并設置了明顯標識……在高強度作業下,施工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省級院感專家督導下,嚴格規范“三區兩通道”建設,針對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到位。
4月14日,健康驛站整體完工后,市政園林建設處、惠群物業組織力量趕赴現場開展精細化保潔,數十臺灑水車一起作業,300多名工人緊張有序忙碌,室外、室內環境很快就煥然一新。
一個個數字印證了工程量的浩大,凸顯了建設的加速度,彰顯了各級各部門勇擔使命、迎難而上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在守護人民群眾健康上,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交付現場,工作人員看著眼前七天七夜建設完成的擁有850個房間的健康驛站,倍感振奮。
傳遞溫度:人文關懷直抵人心守望相助共同戰疫
每間房門上都貼有醫學觀察人員的詳細姓名;房間內配備了暖水瓶、毛巾、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墻上貼有群二維碼、值班電話;床頭、凳子上都標有貼心的溫馨提示……4月14日,八公山健康驛站正式啟用前,這些人文關懷已體現在房間的點點滴滴中。
“我們一定傾盡全力提供優質服務,讓這個‘臨時的家’充滿暖暖的愛。”八公山健康驛站指揮部負責人表示。
實行邊建設改造邊組建專班隊伍邊實地培訓的同步走方式,加快健康驛站啟用進度。根據市里統一調度和安排,八公山區4月8日就牽頭組建了八公山健康驛站指揮部,抽調區衛健、公安、醫療、后勤等部門骨干力量和市里抽調的各方骨干一起組成108人的服務專班,做好健康驛站的管理、保障工作。
服務“再升級”,指揮體系與網格管理相結合。
八公山區靈活運用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模式,將驛站按片區劃分為四個網格,組織志愿者落實包區包樓包戶“三包責任”,做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指揮系統與網格機制管理產生了1+1>2的生動實踐。
對接“零縫隙”,內圍解題與外圍助力相結合。
工作專班結合實際建立了4個“一家人”微信群,分別配備“暖心熱線”電話,安排8名黨員干部提供24小時“場外助力”。采取“需求接龍”方式,對微信群中隔離人員的工作、生活及醫療需求分類梳理并反饋網格長上門解決處理,同時對微信群中提出的問題疑惑及時回應答復,并全天無休接聽熱線電話。
拉近“心距離”,人文關懷與健康保障相結合。
入住第二天,向每位隔離人員送上食品大禮包;提供綠植幫助其適應陌生居住環境;專門為孩子們采購配方奶粉、尿不濕、棒棒糖、小零食等;為4名在隔離期間過生日的家人們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多措并舉有效減少群眾緊張、恐懼、焦慮情緒,進一步拉近與隔離人員的“心距離”……人性化關懷,個性化服務,讓群眾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與此同時,健康驛站各個區域都安排了駐點醫護人員,為群眾提供測溫觀察、核酸采樣、醫療指導等服務,及時準確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提供胰島素、降壓藥等必需藥品。
極速戰“疫”,與速度競賽、和疫情較量。組織千人七天不眠不休連續奮戰,爭分奪秒建設完成八公山健康驛站,既戰出了全市上下責任擔當之勇,也戰出了淮南的科學防控之智。
戰“疫”在繼續,力量在凝聚,希望在升騰!疫情防控有“力度”,暖心服務有“溫度”……一座座溫情的健康驛站,將為生命“站崗”,護佑百姓健康,助力戰勝疫情。(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