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事關民生福祉,糧食安全更是國家的生命線。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在“六保”目標中居于基礎性、前提性地位。今年以來,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制訂保糧食安全方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業務工作,綜合施策保障區域糧食安全。
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出臺《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的實施意見》,落實各縣區和相關部門的糧食安全責任,健全責任體系,完善考核辦法,補齊工作短板,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不斷提升全市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
建立地方糧油儲備。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市縣糧油儲備任務,保證應急狀態下常住人口的口糧供應。建立儲備糧油輪換制度,確保糧油儲備常儲常新。出臺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完善市縣糧油儲備管理辦法,強化對儲備糧油承儲企業的監督檢查,有效保證市縣儲備糧油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管理規范。
穩定糧食生產能力。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廣應用糧食生產、穩產增產關鍵技術,提高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加強糧食病蟲害防治,穩定糧食產量。發揮“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的引領作用,提高優質糧食比重。
執行糧食收購政策。健全糧食收購部門協調工作機制,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指導糧食企業堅持政策性收購與市場化經營“雙輪驅動”,確保“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序收糧”,滿足群眾售糧愿望。推廣應用“智慧皖糧”售糧排隊預警監測系統,開辟售糧綠色通道,政策性糧食收購實行“一站式服務”、“一卡通”結算,杜絕“打白條”現象。
壯大糧食產業經濟。實施以“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為內涵的“五優聯動”,將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于糧食產業發展全過程、各環節,不斷提高綠色優質糧油產品的供給水平。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第六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9家涉糧企業被認定為新一輪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全市億元年產值糧油類龍頭企業達30余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支撐帶動作用,延伸糧食加工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實施糧油品牌戰略,不斷提升我市糧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提升糧食倉儲水平。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全社會完好倉容達260萬噸以上,提升糧食收儲能力。推行糧庫規范化管理,創建星級糧庫27個。推進糧食倉儲信息化建設,建立1個示范庫、3個儲備庫、62個收納庫、3個縣級管理終端、9個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和3個堡壘型糧食應急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基本實現全市國有糧食企業信息化應用全覆蓋。
加強糧食行業監管。建立以市糧食質監站為龍頭,以壽縣、鳳臺縣級糧食質量監測站為骨干,以基層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檢化驗機構為基礎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落實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向市轄區移交糧食加工企業安全生產專項檢查清單。開展春季糧油安全大檢查,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全程監管定向銷售稻谷出庫工作,避免流入口糧市場。落實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開展糧食經營活動守法誠信評價工作。
強化糧食應急管理。成立以糧食、財政、商務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糧油應急供應保障小組,建立23個糧食應急加工網點,6個糧食應急配送中心,96個糧油應急供應網點,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加強糧油市場供求和價格監測,及時準確掌握糧食庫存、價格、銷量等情況,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加強輿情收集和分析研判,強化糧食供給形勢解讀和宣傳引導,引導理性消費,穩定社會預期,增強市場信心。(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