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鄉村振興的‘追夢人’,我將以‘不負春光不等閑’的緊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在鄉村振興中抒寫新的美麗華章”。這是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駐壽縣板橋鎮鄒祠村第一書記、隊長李峰在他的工作日志上寫下的一段話。
為記得住鄉愁,進一步發揮鄉村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和文明鄉風涵養,助力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積極參與做好村史館建設,深入挖掘村黨史村史文化底蘊、民俗風情,梳理鄉村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弘揚鄉土文化,培養群眾對家鄉發展建設的自豪感、參與感、凝聚思想共識。為收集鄒祠村顧劍萍革命烈士英雄事跡,駐村工作隊幾次上門看望其后人,收集整理史料。為展示“一村一品”席草特色產業,多次深入農戶及壽縣席草工藝品公司了解席草發展變革、收集席草制品。為展示農耕文化,駐村工作隊四處收集老農耕物件。為增加文化厚重氣息邀請書法家為村史館題寫“記得住鄉愁”牌匾。駐村工作隊還將書籍《我們的村莊》一書,以及榮獲的全省駐村工作隊“工人先鋒號”提供給村史館。在觀覽了鄒祠村史館后,近90歲的老黨員汪益誥激動地說:“村史館里每一個故事、每一件物品、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都讓我觸摸到了深厚的鄉土文化,我感恩先賢,更記住了自己的根”。
疫情防控期間,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勠力同心,做抗疫一線的“領頭雁”。為組織好全體村民按時參加核酸檢測,駐村工作隊每天都是迎著晨曦,最早來到現場,維護好秩序。引導群眾戴好口罩,有序排隊、登記、采樣。并和檢測人員為村老弱病殘者,上門進行核酸檢測。同時,駐村工作隊自告奮勇,考慮村兩委大多是女同志實際情況,主動在村疫情防控卡點值夜班。同時,駐村工作隊還積極聯系,壽縣“向天歌”白鵝養殖公司,為鄒祠村送來2000多元的防疫物資。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駐村工作隊緊密結合當地資源,打造“一村一品”格局。4月19日上午,在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的精心安排下,各村民組分片依次來村領取鵝苗。發放現場,工作人員登記造冊,忙而有序。當天上午,共為61戶有養殖意愿的脫貧戶免費發放了800只皖西鵝苗。為彰顯愛心,體現社會幫扶力量,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協調下,壽縣“向天歌”白鵝養殖公司,慷慨為鄒祠村已脫貧戶捐助200只皖西鵝苗,此舉受到了廣大農戶的稱贊。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駐村幫扶用心用情。鄒祠村已脫貧戶張士忠,靠種植加工席草,走出了脫貧致富的一片廣闊天地。在走訪中,駐村工作隊了解到張士忠有擴大再生產的愿望,但苦于資金有限。為鼓勵他發展席草特色產業,在政策允許下,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根據該戶的申請和實際情況,為其爭取了小額信貸5萬元。脫貧戶張士忠激動地逢人便說:“駐村工作隊是我們農戶的貼心人。”
“細微之處寫大愛,枝葉之間關民情”。脫貧戶程敬榮,今年已有80多歲,本人雙目失明,老伴患有精神疾病,兒媳婦離家出走,兒子獨自外出打工,10多歲的孫子患有自閉癥。面對這樣的家庭,駐村工作隊十分關注該戶的生活,并積極聯系企業對該戶結對幫扶。今年3月上旬,一企業對該戶開展送溫暖活動,資助慰問金2000元。
向陽之花一路綻,田園夢想寫華章。在發揮選派工作能量,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駐村干部初心如磐,勇往直前,邁出了更加鏗鏘的足跡。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