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過得安心、舒心,是平安建設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只有把群眾發動起來,讓群眾參與進來,才能做到激活平安建設“源頭活水”,打通平安建設的整體脈絡,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根基。謝家集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搭建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基層單位等多元共治平臺,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平安謝家集建設,助推平安建設水平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實現“雙提升”。
警民一心,共筑平安謝家集防線
“高中學生能不能參與?女同志能不能參加?”平山派出所組織平安志愿巡邏防控的通知剛發到“網上警民議事廳”微信群,轄區居民立即響應,紛紛踴躍報名。當晚7時,由派出所民警、輔警和多名群眾組成的巡邏小隊在新華醫院東門集合,分兩組沿著主干道健康路沿途和商戶集中的芳草園市場等地段開展巡邏,共同守護夜間平安。
謝家集區政法單位加強與綜治中心等有關部門的配合,推進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同時,謝家集公安分局建成“網上警民議事廳”工作群60余個,全面覆蓋全區11個鄉鎮(街道),通過將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等警務工作融入微信群中,加強警民溝通互動,扎實開展法治宣傳、便民服務、安全防范等工作,做到第一時間“知民心,了民意”,也為群眾搭建了平臺,讓轄區居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群防群治之中,推動形成“全民參與、平安有我”的生動局面。
反詐同行,全力守護居民錢袋子
針對電詐犯罪多發問題,謝家集區利用多種宣傳形式擴大覆蓋面,邀請群眾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發放宣傳冊及宣傳單頁39000余份,集中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200余次,在居民小區、小廣場、主次干道路邊懸掛宣傳條幅580余條。
針對養老詐騙犯罪,謝家集區人民法院創新宣傳方式,聯合廣場舞協會打造“廣場舞普法”新模式,將群眾由學法者變為普法宣傳者,實現了防范養老詐騙知識二次傳播,受到了中央級媒體關注和推廣。“跳廣場舞的阿姨們大部分都退休了,空閑的時間比較多,為人也很熱情,我們將反詐知識教給她們后,不僅她們能學會,阿姨們還會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她們的朋友、家人,讓更多的人受益。”謝家集區人民法院負責人這樣說道。
成果共享,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
姚鳳菊是唐山鎮“謝大姐”婚姻家庭輔導室的巾幗志愿者,今年十月份,砂里崗村兩戶居民因為房屋周邊便道整治引發爭吵,甚至到了要“動武”的地步。姚鳳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制止勸說,做好思想安撫工作,引導兩家到村委會來調解糾紛。經過多次的談話溝通,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一場矛盾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像姚鳳菊這樣熱心的志愿者還有很多,今年以來,謝家集區以綜治中心為基礎,建成了17個“百姓評理說事點”,推動“謝大姐”婚姻家庭輔導室、“宋成鳳法官工作室”等特色調解品牌進駐各鄉鎮(街道)。通過聚集“五老鄉賢”等富有愛心且在本地有一定威望的志愿者參與到社會治理和矛盾調解等工作中,使基層治理更具溫度、更接地氣。和志愿者一同參與到社會治理中的還有網格員,謝家集區目前共有專職網格員174名、兼職網格員56名,他們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網格內熱心群眾,依托“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獨特優勢,網格員當好政策法規宣講員、民情信息收集員等角色,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謝家集區的居民都很熱心,我們平時搞活動做宣傳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積極參與,這是對我們工作極大的肯定。”謝家集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們謝家集區將持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拉高標桿、加壓奮進,全力開創謝家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更加滿意的‘平安答卷’。”(記者 蘇 強 通訊員 劉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