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連續26年愛心助學、捐資逾百萬元的古稀老人田家庵區前鋒社區居民曾家英入選“中國好人榜”。
曾家英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從小耳濡目染祖父輩樂善好施、犧牲奉獻的精神,塑造了她樂于助人的品德。1996年,曾家英退休后就踏上了愛心助學之路,從資助潘集區架河鎮齊王廟小學貧困學生開始,這里是她的祖輩戰斗過的地方。齊王廟小學較為偏遠,曾家英挑選了幾個特困家庭的孩子進行長期資助。同時,她開始留意報紙、電視上有關貧困地區貧困孩子的信息。慢慢地,她捐資助學的地方從潘集區延伸至其他縣區,從市內到市外,從省內到省外,這一堅持就是26年。在安慶、六安、合肥等地,她資助的多名貧困學生已經從小學讀到了大學;在四川、青海和西藏,她資助了甘孜州石渠縣格蒙寺孤貧學校等地的藏族貧困學生。曾家英每個月的退休金有5000多元,每月一到賬,她就會對照資助的孩子地址,把資助款、衣物日用品等一一寄走,只給自己留下500元生活費。曾家英的老伴和子女都很支持她,讓她按照自己的意愿開展捐資助學。
曾家英有個心愿,就是去看看自己資助過的孩子。2005年和2006年,她曾兩次前往海拔4000多米、沒有公路、沒有水電的藏族學校看望她資助過的孩子。雖路途遙遠,還有高原反應,一次來回奔波十幾天,年輕人都苦不堪言,年過花甲的曾家英卻堅持了下來。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任何不適都煙消云散,在曾家英心里,只要能幫助到孩子們,一切都值得。
除捐資助學外,曾家英熱心公益事業,只要聽說哪里有困難家庭,哪兒遇上了自然災害等,總是第一時間到市紅十字會捐款。26年來,曾家英捐資助學、愛心捐款等已累計達100余萬元。曾家英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從百里外的王家玉孤兒院到鄉村敬老院、農村小學,到病患者床頭、特困戶家中、殘疾人面前……她總會變魔術般從隨身帶的挎布包里掏出一個鼓鼓的信封塞到需要的人手中。有一次,曾家英晚上9時許才得知市紅十字會要到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學校開展幫扶工作,她立刻報名,次日一早便和其他志愿者們出發,翻山越嶺、馬不停蹄地奔波兩天,行程近千公里。還有一次,市紅十字會計劃去壽縣偏遠農村慰問留守兒童,因出發時間早沒有公交車,曾家英早上4時許就起床,走了一個小時趕到集合點,生怕耽誤了出發時間,錯過了看望村里孩子們的機會。
2022年1月,曾家英在下樓時不小心踩空摔倒,導致關節扭傷、軟組織損傷,醫生要求在家靜養。看到市紅十字志愿者群里春節“紅十字博愛送萬家”的消息,曾家英心急如焚,還沒等到身體完全恢復,便不顧家人勸阻,堅持出門給資助的孩子辦理捐款,余下的1000元又送到了市紅十字會。
隨著年齡的增加,別人都勸她,年齡大了不要這么奔波。曾家英說:“我不累,我是70多歲的人30歲的心臟,我的愛心路還長著呢!”曾家英先后榮獲中國紅十字會首批五星級志愿者、安徽好人、感動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個人典型、第三屆淮南市道德模范提名獎、淮南好人等稱號。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