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清晨5時,壽縣張李鄉鄉長陳多田的手機響了,接通電話,手機那頭傳來鄉農機站站長陳長城沙啞的聲音:“昨晚我們干了一夜,搶收92萬斤小麥,已經由壽西湖農場全部收購入庫了!”
記者在張李鄉看到,金燦燦的麥田里,收割機一刻不停搶收,農用車穿梭往來搶運,壽西湖農場派出的工作小組入駐張李鄉,不分晝夜收購小麥。該鄉4.06萬畝小麥收割已進入收尾階段。
鄉村田野金波翻滾,豐收畫卷讓人陶醉。5月下旬以來,淮南市抓住晴好天氣窗口期,組織農機大會戰,人歇機不歇,爭分奪秒,全力搶收。
6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淮南市大通區洛河灣,只見聯合收割機麥田里往來穿梭。“我們托管了馬廟、窯河等村的耕地2400畝,并輻射周邊種糧大戶和小農戶的5000畝耕地,為他們提供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正在現場調度聯合收割機搶收小麥的淮南市雨聲秸稈綜合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方華舉向記者介紹。
收割機、打捆機、旋耕機各司其職,有序作業。農機“大會戰”搶收小麥的豐收場景,在淮南市不同區域同時上演。“三夏”期間,淮南市計劃投入聯合收割機2萬臺左右,機收率穩定在99.7%以上,力爭用10天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全市小麥搶收任務。
“我們村今年小麥種植面積5000畝,從6月1日開始收割,3日基本完成搶收任務。”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雙廟村黨支部書記朱道虎告訴記者,該村還接續做好了打捆清運、旋耕播種、秸稈禁燒等工作,并穩步推進夏種工作。
據了解,淮南市今年小麥種植面積322.1萬畝,比上年增加了0.08萬畝。夏收工作開展以來,該市結合實際情況,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多方協調保障農業生產所需的“物、機、人”應用盡用,全力以赴打好夏收硬仗。
安徽日報記者 柏 松
《安徽日報》6月4日一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