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壽縣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非遺購物節活動啟動。
“咚咚鏘,咚咚鏘……”一陣激昂的鑼鼓聲在壽州孔廟里響起,壽州鑼鼓培訓班的傳承人老師和學員們帶來的壽州鑼鼓《楚都歡歌》剛一登場,便贏得滿場喝彩。
“壽州鑼鼓聲名揚,剛柔并濟震八方,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非遺名錄的項目。”壽縣文旅局局長郝佩中告訴記者,壽州鑼鼓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韻味和濃厚的地域民間特色,旋律激昂、高亢。
壽縣的非遺項目數量眾多。安豐塘的傳說、壽州香草的傳說等傳統口頭文學項目別具風采;正陽關肘閣抬閣、壽州鑼鼓等傳統民間藝術項目別具神韻;八公山豆腐、大救駕等傳統制作技藝項目飄香古今。
壽州大鼓《十三綱鑒》選段展現出鮮明的地域說唱藝術特色,吹打樂《百鳥朝鳳》描摹了百鳥和鳴之聲,口技與快板融合的《百孝篇》別具一番風味……一系列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展演節目,讓浪漫厚重的楚文化散發出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抬閣”“肘閣”展演剛一登場,便引起陣陣喝彩。
8名“抬閣”者身著彩衣,在樂曲的伴奏下,抬著木閣緩慢前進,木閣上的5名小演員,根據扮演的不同人物、情節,做出各自的造型和動作。“肘閣”者用鐵架獨立頂起一名小演員,身著戲裝的小演員古靈精怪、俏皮可愛。
除了非遺展示,壽縣還專門設立了非遺體驗區和非遺展銷區。八公山豆腐、大救駕、壽州香草等特色非遺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體驗。
“我們將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壽縣縣長孫奇志告訴記者。
《安徽日報》6月15日一版報道
安徽日報記者 柏松